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11月22日 星期日

    “供给侧改革”如何影响经济

    ——经济学家热议供给创新

    作者:本报记者 冯蕾 陈晨 《光明日报》( 2015年11月22日 02版)

        习近平总书记11月10日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时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17日,李克强总理在“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会议上强调,在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

     

        “供给侧改革”最近成为经济学领域的热词。事实上,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供给创新”已被写入——以微观活力支撑宏观稳定,以供给创新带动需求扩大,以结构调整促进总量平衡,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面对经济新常态,“供给侧改革”将释放哪些新红利?与“需求侧”相比,“供给侧”有何新内涵?

     

    为何强调“供给侧改革”

     

        当前,世界经济低迷不前,中国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环境。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需要丰富宏观调控的智慧,提高宏观调控的水平。在财政学家、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贾康看来,从供给端入手推动制度创新,是有效化解“中等收入陷阱”“塔西佗陷阱”和“福利陷阱”式风险,实现中国迫切需要的方式转变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一招”和“最大红利所在”。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通过需求侧改革的思路实现,重点强调扩大由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和净出口增长“三驾马车”构成的总需求。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意味着更注重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以此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

     

        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指出,过去的高增长主要由需求拉动,重点解决市场“有没有”的问题;现在需求平稳,要重点解决供给“好不好”的问题。“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需要实现供给和需求在新条件下的对接和平衡。更注重加强供给侧改革,体现了发展理念的变化,将牵引经济发展方式从粗放到集约的转变。”张立群说。

     

        贾康认为,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需要用新的动力源对冲下行因素。只有通过新的制度供给的龙头把创新因素激发出来,才能成功应对经济下行,看到中国经济巨大的发展潜力、韧性和回旋余地。

     

    “供给侧改革”有哪些新内涵

     

        值得注意的是,“创造新供给”被写入“十三五”规划建议。其中明确,培育发展新动力,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加快实现发展动力转换。

     

        在贾康看来,当前必须在供给方面考虑不同的要素,塑造新的动力。供给方面大致有五项要素:劳动力、以土地为代表的自然资源、资本、创新力量、制度机制安排。经济体进入中等收入阶段之前,前三项的动力作用非常明显,进入中等收入阶段以后,更需要强调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

     

        贾康认为,提升有效供给必须有一系列改革的重点考虑。比如,简政放权必须结合体制框架的改造,指向大部制、扁平化,才能真正转变政府职能,减少信息不对称,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潜力和活力。

     

        周天勇近日在其撰写的《为什么要实施供给学派的减税政策》一文中也强调,宏观调控应更注重供给侧管理。需求侧的管理办法在经济萧条时扩大赤字,经济膨胀时收缩赤字。而供给侧管理强调减税,通过减税扩大生产、刺激创业、发展小微企业、增加就业、增加制造业的利润和收入。

     

    “两端发力”如何更“精准”

     

        注重供给侧结构改革并非不谈需求侧。

     

        张立群指出,短期来看,宏观调控的重点首先还是稳住需求,如果没有稳定的需求,供给就没有意义。过去几年的稳需求政策,其实也在为供给侧调整创造条件。保持必要的需求增长水平,才能让经济增长稳定在中高速水平,为经济结构性改革创造条件。在“稳”的基础上才能求“进”,而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则将为经济中长期持续增长注入新动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要使生产适应当前的市场需求,在此过程中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这一过程,需要完善我国的产权保护制度和基本经济制度,构造对产权有效保护的制度,并在此基础上支持企业转型升级。

     

        贾康认为,适当扩张需求的同时要处理好供给管理问题。他强调,供给侧改革要注重“八双”——“双创”,走创新型国家之路和大力鼓励创业;“双化”,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促进产业优化;“双减”,加快实施以结构性减税为重点的税费改革、大幅度地减少行政审批;“双扩”,扩大中国对亚非拉的开放融合,适度扩大在增长方面基于质量和结构效益的投资规模;“双转”,尽快落实人口政策的转变、积极促进国有资产收益和存量向社保与公共服务领域的转置;“双进”,推进国有、非国有经济发挥各自优势协调发展,在“混合所有制”的概念下,完善以“共赢”为特征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经济制度的现代化实现形式;“双到位”,促使政府、市场发挥各自应有作用,双到位地良性互动、互补和合作,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PPP模式,寻求共赢;“双配套”,尽快实施新一轮“价、税、财”配套改革,积极推进金融配套改革。

     

        (本报记者 冯蕾 陈晨)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