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11月20日 星期五

    光明专论·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⑥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作者:刘佳义 《光明日报》( 2015年11月20日 03版)

        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关于“十三五”的基本目标、基本理念以及各项工作部署都体现了这一重大原则。把握这一原则,是理解《建议》各部分内容的关键。

     

    一、深刻认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这一重要原则的意义

     

        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力、社会生活和社会历史的主体,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建议》提出的“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这一重要原则,同我们党在此前提出的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是科学发展的主体,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一样,都体现了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的一致性。

     

        1.全面小康来自人民,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小康,是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联系在一起的。1979年,邓小平同志用“小康”来描述中国式的现代化,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代表了人民的意愿。进入新世纪,我们党根据人民新的愿望和要求,进一步提出,要在21世纪的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八大当选党的总书记后,开篇之作就是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演讲词,主题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他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2.全面小康依靠人民,是亿万群众共同创造的事业。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回首改革历程,从包产到户的全面推开,到万众创业的蓬勃兴起,正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勇敢探索,推动中国改革发展步步向前。当前,我国改革进入深水区,发展面临诸多问题,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现象依然存在。要推动制度创新、破解发展中的难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更加需要凝心聚力、集思广益,从人民的实践创造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3.全面小康为了人民,是人人共享的幸福社会。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们党在执政实践中,总是时刻关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检验各项方针政策的根本标准。《建议》明确提出,今后五年要在已经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目标要求。主要是: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实现这些目标要求,十几亿人民将以“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主人翁姿态,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包括人民生活、社会保障、教育和健康等,都是使全国人民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生存环境得到全面改善的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理念,包括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都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理念。为了实现这些理念和目标,《建议》提出了许多新的重大部署,这其中,始终贯穿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1.坚持以人为本,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建议》提出,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完善创业扶持政策,鼓励以创业带就业,建立面向人人的创业服务平台。同时,还提出了一系列举措。这些举措体现了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原则,必将调动人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万众创业新局面。

     

        《建议》对如何推动创新发展作了系统阐述,提出了许多新的重大举措。比如,着力扩大居民消费,推动消费结构升级,发挥消费对增长的基础作用。比如,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形成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赋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人财物支配权、技术路线决策权。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鼓励人才弘扬奉献精神。比如,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比如,坚持就业优先,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完善创业扶持政策,鼓励以创业带就业,建立面向人人的创业服务平台等。

     

        2.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我们党一直高度重视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20世纪80年代初,我们就把环境保护作为基本国策,“九五”计划决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十五”计划首次提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的目标。“十一五”规划首次将能源消耗强度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作为约束性指标,提出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把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要着力点,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发展循环经济,提高生态文明水平。近年来,尽管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但经济发展面临越来越突出的资源环境制约,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迫切。比如,就资源来说,我国重要矿产资源的对外依存度快速上升,2/3的城市缺水,110座城市严重缺水,耕地逼近18亿亩红线;就环境来说,一些重点流域水污染严重,部分城市灰霾天气增多,环境群体性事件频发;就生态状况来说,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37%、沙化土地面积占18%,90%的草原不同程度退化,生态系统破坏带来的自然灾害频发。从源头上、从根本上跨过资源环境这道坎,是保持经济持续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必然要求。

     

        《建议》明确提出,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建议》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六个方面提出一系列新的制度安排。落实这些举措,将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推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3.坚持共享发展,着力增进人民福祉。《建议》提出,要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比如,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方向,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增强政府职责,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比如,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因人因地施策;扩大贫困地区基础设施覆盖面;推进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比如,在收入分配上,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缩小收入差距;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比如,在社会保障上,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完善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制度;健全医疗保险制度;推进制度整合,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比如,在人口政策上,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保障妇女和未成年人权益,健全扶残助残服务体系。可以预期,随着这些重大举措的落实,人们所追求的平等机会、健康生活、安定社会环境等美好愿景将加速实现,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将有更多获得感,社会将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迈进。

     

    三、充分发扬民主,团结亿万群众共同奋斗

     

        经济社会发展要靠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来保证。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保证了广大人民群众依法充分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充分调动了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我们要进一步发展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而奋斗。

     

        1.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要求。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要求。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建议》提出,要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体制机制。注重培养选拔政治强、懂专业、善治理、敢担当、作风正的领导干部,调动各级干部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激励广大干部开拓进取、攻坚克难,更好带领群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要坚持依法执政,加强法治政府建设,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增强全社会特别是公职人员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观念,在全社会形成良好法治氛围和法治习惯。

     

        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充分发扬民主。人民的衷心拥护和支持,人民主人翁精神的充分发挥,是全面小康取得决胜的不竭动力。要充分发扬民主,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提高宣传和组织群众能力,加强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协商,依法保障人民各项权益,激发各族人民建设祖国的主人翁意识;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最大限度凝聚全社会推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共识和力量;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

     

        3.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建设平安中国,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建议》特别强调,要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加强全民安全意识教育,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等,切实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我们相信,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举措的落实和战略目标的实现,必将极大地惠及民生、富民强国。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