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们高度重视中国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研究。
一是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中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5%,这是中国社会数千年未有之变局。2.74亿农民工从乡村走向城镇,部分农村正呈现空壳化,出现留守儿童、土地撂荒、乡村文化断层等问题,传统乡村、城乡结构正发生深刻的变化。
二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的背景。“全面深化”如何“全”,如何“深”?两个方面都离不开农村、农业和农民。全面的深化改革不仅是在城市,更重要的是在乡村。本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在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治理方面强调了“保护和传承具有民族特色的农耕文明”“加强农村地区的文化遗产保护”“广泛开展具有乡土特色的文化活动”“推动文化与特色农业有机结合”,这些内容跟传统乡村保护高度契合,为我们提供了思考的方向。
加强农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需要我们不断努力。去年7月份光明日报推出“新乡贤 新乡村”栏目,其中很多报道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乡贤体现出来的道德力量,对反哺乡村、提高乡村的治理水平大有裨益。中国乡村保护这个理念,是个老话题,也是新话题。有数据表明,乡村消亡得很快,每天都有自然村落、传统村落消失。如果没有古老的街巷,没有青山绿水,没有传统的乡村,那么,“乡愁”又从哪里寻找呢?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如何留住乡村,确实是一道考题,需要决策者统筹考量,需要专家贡献智慧,需要媒体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鼓与呼,让我们的传统乡村文化的文脉得到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