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11月16日 星期一

    调研归来

    要建好,更要管好

    ——全国政协委员视察团建言小型农田水利建设

    作者:本报记者 周洪双 《光明日报》( 2015年11月16日 11版)

        小型农田水利是农田的“毛细血管”,也是农田水利建设的薄弱环节。前不久,全国政协委员视察团赴吉林、陕西,就“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情况”进行了监督性视察。视察团听取了财政部、水利部、农业部和吉林省、陕西省关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情况介绍,实地视察了两省6县市10个工程点和基层站所,并针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的不同问题与各级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以及村两委、基层水利管理服务机构、农民用水合作组织、专业化服务队伍、农民群众等召开了多场专题座谈会。视察团发现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议。

        2009-2014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资金845.24亿元,年均增长36.5%。吉林省一些地方基本建成了集蓄水、引水、提水、排水、供水和防洪于一体的农田水利体系,初步形成了中央支持、地方配套、群众参与的局面。陕西省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同时搭建融资平台,广纳社会资金,鼓励民间办水,基本实现了“旱能灌,涝能排”,确保了农田增产、农民增收。

        小型农田水利为实现国家粮食产量“十一连增”作出了重要贡献,2009年以来,全国新增、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1.22亿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9300多万亩,新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200多亿公斤。

        然而,视察团在调研中发现,由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历史欠账多、投资需求大、公益性强,从根本上改变建设滞后和管理薄弱的局面,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一些地方对重大枢纽、水源等大型水利工程比较重视、投入较多,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意义认识还不充分,而社会资本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投入积极性不高,欠账多、推进慢、标准低的情况仍然较为普遍。政府部门之间统筹规划不足、协调配合不够,标准不统一的情况还较突出,“九龙治水”现象大量存在。

        目前,全国大型灌区田间工程配套率仅有约50%,旱涝保收田面积仅占现有耕地面积的23%,一些水源工程改造完善后,没有配套相关的灌区。已经建好的小型农田水利的管理力量也很薄弱。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财政补助离满足实际需要尚有较大差距,直接影响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工程寿命和运行效益,全国平均每年因水利设施老化损坏减少有效灌溉面积约300万亩。

        针对这些问题,视察团建议调动政府、农民、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各个方面的积极性,把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这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办好办实。

        视察团认为,应尽快出台国家层面的农田水利建设条例,明确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受益农民、各类社会主体参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的权利、责任和义务,规范行为,实现依法依规治水管水用水。

        视察团建议创新和完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投入机制。建立健全以公共财政为主的多元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盘活存量、扩大增量,落实好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等政策,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同时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完善金融支持政策,通过水利和金融的融合,放大财政资金效应,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建立群众监督和参与建设管理机制,完善水利项目招投标和资金使用监管、审计机制,确保工程质量良好和资金使用安全有效。

        视察团建议,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与工程设计在布局、规模、强度、进度和效果上,应与我国农户分散经营仍将长时间大量存在、农村改革阶段性推进的情况相衔接,与水土资源条件、农业生产特点和生态环境承载力相适应,与节水灌溉、旱作技术、机械化作业、水肥一体化、治污减排等技术集成相匹配,与农业转方式调结构和农业增产增效相结合,努力实现国家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致富的统一,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视察团还建议着力建立和完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管理、服务的长效机制。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深化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明晰所有权、使用权和管理权等,明确各方责任,落实管护主体,解决喝“大锅水”的问题。建立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着力强化机构人才队伍、技术支持和能力建设,培育防汛抗旱、灌溉排水、技术推广、灌溉试验等专业化、社会化服务队伍,推广政府购买服务等新型管理模式,提高水利管理服务信息化、精细化水平。

        (本报记者 周洪双)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