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11月15日 星期日

    艺海撷英

    草原长调

    作者: 《光明日报》( 2015年11月15日 12版)
    艰难的生活(雕塑) 钢呼亿嘎
    秋原调马图(中国画) 刘大为
    圆月亮之夜(丙烯画) 巴达木
    乌兰巴托近郊(油画) 王颖生

        无边绿翠凭羊牧,一马飞歌醉碧宵。蒙古国,这个由浩瀚草原养育的国家,与中国共享着漫长的边境线。中蒙睦邻友好,马背上的民族和草原丝绸之路上来往穿梭的人们书写了中蒙文化交流的篇章。天然的地缘关系使得草原精神成为中蒙美术创作共同的主题和基调,也成为两国当代艺术家相互交流对话的文化基点。日前,“草原长调——中蒙当代美术交流展”在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内的太庙艺术馆举办,这是两国艺术家学术交流的最新成果。

     

        本次展览汇集了40余位中蒙两国代表性艺术家的近200件作品,以草原为主题,展示了两国当代美术创作的面貌。所谓“长调”是蒙古国人所特有的演唱形式,它反映蒙古国人民的内在精神,草原人以这种特有的语言诉说着自己对历史文化、人文习俗、道德哲学和美学的感悟。此展以“长调”为题,正是说明了两国艺术家相同的艺术追求和情感共鸣。

     

        步入太庙前殿的展厅,黄琉璃瓦为顶,金丝楠木为柱,两国艺术家的画作挂于红墙之上,仿佛一个文化互融的错乱时空。置身其中,让人思考全球化语境下不同文化的相互关系。蒙古国的广袤草原和英雄故事滋养了拥有博大胸怀和浪漫个性的人民,而这种特质投射到艺术创作中,则表现为作品浓郁的草原生活气息。驻足蒙古国画家巴达木的布面丙烯作品《圆月亮之夜》前,一股清新的草原旷野之风带着马奶酒的香气扑面而来,其中还夹杂着骏马的嘶鸣、蒙古国汉子的吆喝,仿佛在邀请观者到蒙古包内开怀畅饮……而中国艺术家也通过对蒙古国人民生活和文化的描绘,展现丰富的意境,叩问人与自然、自我与世界、生命与信仰的关系,表现出深厚的人文关切。“大家非常珍惜在蒙古国写生的机会,草原极具魅力的景致,让人有种想要立刻把它以绘画的形式占为己有的冲动。以至于带去的画布供不应求,最后只能向蒙古国画家宝门道尔吉借来画布。”画家孙景波回忆道。

     

        以笔会友,以画结缘。在跨国艺术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中蒙艺术家频繁走访,在一起写生创作,不仅实现了作品的交流,也促进了两国艺术家的友谊。通过此展,我们欣喜地看到,艺术超越地域、语言、文化的界限,传达出直指人心的力量。放眼今日中蒙两国的艺术交流,如同长调乐曲,豪迈而悠远。(荣 池)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