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11月14日 星期六

    国有林场改革故事

    黄土高原上的绿色革命

    ——陕西延安和甘肃庆阳国有林场改革故事

    作者:本报记者 李慧 《光明日报》( 2015年11月14日 03版)

        曾经的黄土高原,如今已经成为“绿色”高原。从曾经的黄沙漫天到郁郁葱葱,黄土高原的变迁离不开这片高原上的林业人,也离不开国有林场改革。通过改革,这里的林业实现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转变,林场管理体制逐步理顺,林场职工生产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国有林场改革给这片土地带来了新的绿色生机。

     

        改革激发活力

     

        “过去,敲起安塞腰鼓,黄土漫天,气势宏伟。现在,你都找不到可以飞起黄土的地方了。”谈到生态建设带来的变化,延安劳山林业局党委书记张孝民对记者说。

     

        为守护黄土高原来之不易的绿色,延安国有林场不断创新探索步伐。目前,延安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5.4%,天然林面积已达1025.4万亩。

     

        在张村驿国有林场,一套现代化的森林资源管护模式正在形成。在这里,通过24小时全方位覆盖的森林资源监控系统,管理者实现了对林区状况的实时监控。“目前我们局所辖的8个国有林场全部装备无人机,用无人机防控,6分钟可监控森林15万亩,同样面积,人、车则需要三四个小时才能完成,效率大为提高,还节约了成本。”张村驿国有林场所在的桥北林业局局长贾生平介绍说。

     

        而在甘肃庆阳,改革探索也在进行。在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摸底和评估工作之后,庆阳市林业局的改革思路逐渐清晰。“首先要对国有林场进行准确定位,凡是生态区位重要、公益林面积大的,就必须纳入公益型林场,主要任务就是管护;其次,改革国有林场的经营机制,实行全员合同制,并实行绩效工资制和目标管理考核制,对管理人员实行竞聘上岗,从而使国有林场走向良性发展的路子。”庆阳市林业局局长樊德民介绍说。

     

        统计显示,2011年至2014年,庆阳市国有林场共完成各类工程造林、封山育林、森林抚育、苗林培育31.17万亩,森林覆盖率增长2.49个百分点,国有林场生态主力军作用日益突出,发展活力明显增强。

     

        与改革配套的是林场基础设施的改善提升。在林木交织的林区腹地,庆阳大凤川国有林场管护站坐落在一条安静的公路旁。两层欧式小洋楼,窗明几净,办公住宿条件完备。而在这座现代化的林业站建筑后,是一排废弃的土窑洞,如今已杂草丛生,它们见证了国有林场翻天覆地的变化。

     

        改革确保民生

     

        说起国有林场发展的变迁,庆阳合水林业总场党委书记赵琦感慨万千。

     

        “由于管理体制不顺、经营机制不活、政策支持不到位等原因,林场曾经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特别在2000年左右林场事业举步维艰。”赵琦回忆道,“天保工程实施后,林木全面禁伐停采,林场基本没有了收入来源。有时候,林场在职职工一个月的工资只有300多元,退休职工每月只能领到150元。”

     

        工作条件艰苦,生活无以为继,一次性买断、离职离岗成为不少林业职工的选择,林场事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

     

        如何让林场真正摆脱发展桎梏?庆阳市开始了不懈探索。

     

        2011年,庆阳被国家确定为全国西部地区国有林场改革唯一试点市,47个国有林场全部列入改革试点范围。在改革中,庆阳市明确林场功能定位,将市属27个、县属20个国有林场界定为生态公益型林场,按事业单位管理,经费纳入同级政府财政全额预算,确保财政供给,理顺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渠道。

     

        为充分激发和调动干部职工保护培育生态资源的积极性,庆阳市着力创新国有林场管理机制,实行岗位分类管理,全面推行绩效考核。经营管理机制的建立和完善,调动了各类人员的积极性,职工生活水平发生明显变化。在职人员年均工资比改革前提高了7502元,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了3597元,离退休人员年人均离退休费提高了5223元。

     

        “现在的日子好了,退休金每月能拿到3800多元,五险一金也都全了,看病也不愁,林场危旧房改造,我也住上了楼房,有生之年有了保障,我非常满足。”林场职工董振统说起现在的生活喜笑颜开,对未来充满期待。(本报记者 李 慧)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