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暑期就已经通过‘虚拟第0学期’,拿到了10个学分。现在,我比别人的大学生活多出了几百个小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学习。”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位于江苏省常州市,在这里就读的大一新生王友康告诉记者,学校通过信息化手段,让他们有了更多自由选择权,“感觉学校更尊重、更懂我们了”。
“虚拟第0学期”咋回事
常信院的“虚拟第0学期”在今年6月“开学”,“课堂”就是全国首创的网上预科课程平台。新生用身份证号进行注册,可得到自己的学号与密码,再凭此登录平台学习。
学生可以根据每天的状态选择学习量。“我觉得这种学习方式很自由,可以视自己的状态安排学习,而且视频课程内容也很丰富,我每天看10到20节课不等,一个多月就全学完了。假期过得很充实。”新生季音娜说。
“平台还有个预报到的功能。”常信院信息中心主任李春华说,“有的学生家庭条件困难,有的学生因故放弃入学资格,这些情况在注册平台时都可如实填写,学校提前了解情况后,也能提前干预。”
平台背后教育理念的嬗变
扩大学生的自主选择权,让其把时间花在爱做的、能做出成绩的事情上,是常信院所追求的。网上预科课程平台是达到这个目的的第一步。常信院党委书记邓志良认为,学生成才的地方不应局限在课堂,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成长需求,给学生“多点开花”的选择。
以前,常信院的学生毕业需160个学分,其中只有3分个性化学分,其他均为课程学分。随着招生途径的多样化,学生的素质也日益多元化,“有的人善于创业,有的人爱搞小发明,一刀切的教育就不再适合”。于是,在总学分不变的前提下,常信院决定增加个性化学分,并实现个性化学分与课程学分的等量兑换。这样一来,发挥学生的兴趣、因材施教的目的就达到了。
目前,常信院选了两个二级学院作试点,将个性化学分增加为38分,课程学分减少为122分。“如果学生借助‘副业’获得个性化学分,就可以免修相同学分的课程,这就解除了学生从事‘副业’的后顾之忧。如果试验效果好,我们明年将在全校推行。”常信院教务处处长薛苏云说。(本报记者 苏雁 本报通讯员 朱晓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