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11月14日 星期六

    从来稼穑关天下

    ——黑龙江发展现代化大农业记事

    作者:本报记者 张进中 刘文嘉 《光明日报》( 2015年11月14日 01版)

        编者按

     

        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东北调研时指出:“要加快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积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使现代农业成为重要的产业支撑。”现代化大农业勾勒了中国农业转型升级的蓝图。秋粮收购之际,本报记者奔赴龙江大地,梳理黑龙江省多年来规模化生产、合作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社会化服务的探索和经验,希望为我国现代化大农业的发展、粮食安全的保障带来新的思考。

     

        在往返几次之后,刘宏伟用6辆卡车和两辆农用四轮车运来的400吨水稻,终于在大庆肇源县粮库卸车出售。他比之前轻松了一些——“只剩苞米了”。

     

        从他的车窗望出去,黑土地一望无际,田塍如线。丰收时节,联合作业的收割机已经抹平了松嫩平原上的大部分遮挡物。视线中,还有一些作物,刘宏伟说,“还是苞米”。

     

        2015年中国粮食生产有望实现“十二连增”,粮食价格却持续走低,其中玉米国家临储价格由去年的每斤1.11~1.13元降至1元。而玉米,占黑龙江粮食总产量的60%以上。

     

        作为肇源县的种粮大户,刘宏伟要重新思考自己的2000亩土地该怎么种。作为中国的粮仓,黑龙江与“粮食增产、农民减收”的情况短兵相接,正在率先求解中国农业发展的转型升级。

     

        秋粮收购硬仗

     

        从肇源县粮库经过,就如同在“检阅”数百米的售粮车队。在秋粮收购时节,和黑龙江所有的国家粮库一样,它全部用机器检验、提供代烘代储,一直在加班加点。

     

        粗略估计,2015年黑龙江将收获1500亿斤粮食。用黑龙江省粮食局局长胡东胜的话说,“这是天量”。

     

        也是今年,黑龙江省所有粮库全部完成钢结构“千吨囤”的改造,继续开展为农民“代烘代储”业务。从10月初开始,黑龙江省粮食局组建了500人的队伍,下乡组织玉米的收获、存储工作,专人入户。“尽一切可能把玉米霉变粒比率降下来。”胡东胜说。

     

        玉米临储价格下降,但控制玉米脱粒、存储、运输中的损失特别是控制霉变粒比率,却能在一定程度上把农民减少的收入“找补”回来。

     

        刘宏伟说了一个细节,排队时粮库会让农用四轮车优先,因为开四轮车卖粮的“是纯农民”。粮食局要为农民尽量节省运输成本。

     

        惠农,有些钱袋子要捂住,有些钱袋子则要打开。秋粮收购硬仗一打响,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黑龙江分行就备足了1400亿元,以钱等粮,发挥信贷资金的引导、杠杆作用。涉农贷款一律绿色通道,如有紧急情况,可边报边审边贷。该行一直坚持基本利率不上浮。2014年,按照该行贷款支持的收购量和价格调整计算,仅粮食收储一个领域就带动农民增收92亿元。

     

        求解“大农业”

     

        在肇源县大庙村,种粮大户田继朋的6000亩玉米还在等待收割。往年这个时候,玉米早已运走。今年,玉米价格下跌,他有点“惜售”。

     

        还好,他的农机合作社已有8年历史,有120多家农户入股的种植合作社也组建了5年。通过集约经营,率先引入免耕播种、指针式喷灌、自动驾驶卫星定位的拖拉机,他的地亩产提升、成本下降,所以玉米降价带来的损失仍在他的利润空间之内。

     

        在佳木斯桦川县,新峰现代农业合作社的负责人文景刚甚至并未感觉到玉米临储价格下降带来的影响。除了3万亩单独种植的土地和37万亩合作种植的土地,他们已经形成了农资、米业、油脂、种业的全链条经营,所生产的绿色有机食品已经不再受国家收购价格波动的影响。

     

        每斤玉米价格下降0.11元,可能带走黑龙江农民收入120亿元。但价格下挫难以影响集约生产的新型经营主体,规模越大的农业合作社越有能力消化市场风险,自我止损。

     

        规模化生产、合作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社会化服务,是近年来黑龙江一直在积极探索的方向。截至目前,黑龙江农村土地规模经营面积近6000万亩,新增2000万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到了17万多个;加快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实物总量占全国的1/6,建成生态高标准农田1629万亩;工业资本创办农业经济实体逾4000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了1800余家。

     

        如何继续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黑龙江省委副书记陈润儿告诉记者:“要把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与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建设、农业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农业社会服务体系建设相互协调起来,转换动力、挖掘潜力、释放活力。”

     

        互联网+农业

     

        “天下晏然,民务稼穑。”互联网时代,“稼穑”已不再仅仅是田间地头的事情。

     

        在黑龙江省政府的规划推动下,电子商务大潮涌入农村,正在变革传统的农业生产、加工和销售模式。线下服务中心和线上服务平台大规模搭建起来,由县到村打通“最后一公里”的物流网络逐步形成,无数合作社和农户借力“农村淘宝”等电商项目把黑土地的产品亮了出来。

     

        在明水县,一家农业公司今年通过阿里巴巴的国际市场平台,拿到了一单1800万美元的黑豆供货合同,出口多米尼加共和国,每月供货2000吨;在拜泉县,电商业务培训体系已经建立,乡村两级干部、农企和农业合作社、创业青年、电商服务站点工作人员分四类进行培训,今年已有3100人次走进了这个互联网课堂……互联网的种子,已经被播入广袤无垠的黑土地,萌生出新的绿意。

     

        面对世界范围内粮食安全的挑战,面对“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的使命,粮食产量占全国十分之一强的黑龙江,正在积极耕耘下一个锦绣的春天。(本报记者 张进中 刘文嘉)

     

        上图:黑龙江省泰来县红旗粮库今年新建了钢筋囤和罩棚,应对收储压力。 新华社发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