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11月13日 星期五

    西部人共有的南京师大

    ——南京师范大学对口支援西部学校实录

    作者:本报记者 郑晋鸣 本报通讯员 谈琰 《光明日报》( 2015年11月13日 06版)

        南京师范大学地处江南鱼米之乡,却总是与西部各大学校联系密切。这里的学子纷纷放弃优渥的物质条件,冲向了支教援西的最前线。自20世纪50年代对口支援新疆伊犁师范学院以来,南京师大逐步建立起与宁夏大学、西藏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对口支援,2010年教育部决定对新疆地区高等学校开展新一轮对口支援工作,明确把南京师大列为“加强对口支援石河子大学工作组”成员单位。

     

        结穷亲 送科研

     

        “高校要坚持走科研创新的路子。”带着这样的想法,2012年8月,南京师大体育科学学院教授陈家起受学校委派,来到新疆石河子大学体育学院挂职副院长,开始了他为期两年的支教生涯。

     

        刚到石河子大学不久,陈家起就发现了一些问题。“学院资源足、人才济济,但师生们的科研意识都不高。”针对这种情况,陈家起凭借在南京师大的管理经验,在学院领导的支持下,开始着力完善科研奖励办法,修订科研成果奖励暂行办法,整合师资,组建科研团队,数度带领团队来到南京师大观摩学习,经常邀请南京师大的博士生导师去石河子大学举办专题讲座。

     

        慢慢地,陈家起发现,学院的师生们对科研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一旦重视起来,科研工作也就水到渠成了。”2013年,陈家起所在的学院获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学规划项目1项,兵团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学校派我来到了这里,我就要干点实事才能回去。”陈家起说。

     

        在西部高校,像陈家起这样的南京师大人不在少数。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宋永忠表示,根据教育部、国家民委2013年颁布的有关援藏、援疆文件精神,南京师大将进一步加大对西部高校的对口支援工作力度。

     

        交难友 输人才

     

        青海师资匮乏、基础设施差、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在得知可以去青海公益支教的消息后,南京师大教师教育学院的研究生李亮亮既兴奋又忐忑。2014年8月底,李亮亮和其他3位同学到达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后,一起被分配到了贵德县河西寄宿制学校。除了教授整个七年级的政治课外,他还兼任七(4)班的副班主任和七(5)班的值班教师。

     

        青藏高原的天气昼夜温差大,11月份就冷得刺骨。李亮亮和他的同伴们利用假期,走访学生家庭,帮助他们干农活。4个多月的支教意味着当时即将毕业的李亮亮会错失许多招聘机会,但他直言不后悔。“支教让我吃惯了青海的面片,听懂了那里的语言。”李亮亮的话里充满了不舍。

     

        南京师范大学校长胡敏强说:“南京师大一直把对口支援工作作为自己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今后学校仍将依托自身优质教育资源,不遗余力地开展支援西部教育工作。”

     

        除了“点对点”的对口支援,南京师大还为西部地区培养紧缺教师人才:近3年培训新疆少数民族双语骨干教师607名、大学生岗前培训187名;组织青年志愿者接力扶贫,向新疆伊犁自治州昭苏县、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四川省绵竹市、贵州省独山县连续输送11届志愿者。

     

        精准帮扶唤真情

     

        当新一轮对口支援序幕拉开的那一刻,当时已年过七旬的南京师大外国语学院兼职教授张家霖心中的那根弦再次绷响:“这是我人生最后一次圆梦的机会,我要去西部。”

     

        2011年春节刚过,张家霖就来到位于新疆的石河子大学,担任了石河子大学外国语学院俄语系主任。在支教的两年半时间内,张家霖为了更好地融入学生中,主动担任班主任,关心学生们的生活起居,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张爷爷”。

     

        2013年的金秋,是张家霖支教期满离开的日子,他将自己支教所获的10万元津贴全部捐献给石河子大学。在捐赠仪式上,张家霖动情地说:“西部这片热土,如今已成了我的第二故乡。两年多的相处,让我爱上了新疆,爱上了石河子大学。”

     

        体育科学学院教授倪欣不顾身体病痛,两赴西藏,为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庆担任专家指导;教师教育学院“红烛”青协团队运用Skype视频技术,对远在甘肃的小学生进行书法教授;第十五届研究生支教团的志愿者们,利用网络平台,义卖独山县特殊学校孩子们的书画作品。

     

        一封封感谢信,如雪花般从受援学校飞来。“感谢南京师范大学将许多宝贵的经验倾囊相授,并针对我院发展实际,给予了宝贵的建议和意见。”“贵校的建议,让我们重新认知工作重点,明确发展方向。”……一代代师大人用汗水与心血共同铸就着“讲奉献、求实效”的对口支援精神。(本报记者 郑晋鸣 本报通讯员 谈 琰)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