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11月13日 星期五

    “自由职业最幸福”背后的新工作伦理

    作者:周龙 《光明日报》( 2015年11月13日 02版)

        近日,《小康》杂志联合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会同有关专家及机构发布了“2015中国幸福小康指数”调查结果。其中,在“公众眼中最具幸福感的职业”排行榜上,排在前十位的依次是:自由职业者、教师、政府官员、艺术工作者、普通公务员、导游、民营企业家、健身教练、演员、创业者。

        传统观念之下,对于一项职业的评价无外乎两个标准,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前者以经理、律师、工程师等为代表,后者以公务员、教师、医生等为典型。年轻人在做职业选择的时候,常常要在“名望”和“实惠”之间做出艰难选择。现在,工作既不稳定,收入又不固定,“名”和“利”一头都不靠的自由职业,其幸福指数跃居职业榜榜首,确实显得突然和费解。

        事实上,大部分受访者也认为,最能提升自己幸福感的还是待遇、福利和年终奖。但带薪年假、旅游度假、健康体检、绩效加薪等待遇、福利,开始对职场人的幸福感提升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前不久,另外一份关于居民休闲的社会调查也显示,多达91.8%的受访者表示,希望适当减少工作量,增加与家人、朋友一起休闲的时间。

        从追求“名”和“利”到追求休闲生活、幸福感,这背后工作伦理的变迁,颇耐人寻味。劳动光荣一直是我们社会的主流价值。特别是改革开放初期进入产业大军的第一代农民工和工商白领,他们向全世界展现出“吃苦耐劳”的中国劳动者形象。他们特别努力地工作,主要是因为不得不如此,因为工作对他们来说,意味着满足温饱的安全感、收入上涨的幸福感以及勤劳致富光荣的成就感。

        随着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一代新人步入就业市场,由于他们从小便生活在一个相对富足的环境中,所以会自觉不自觉地视富足为理所当然。而对于工作,他们没有失去的恐慌,也开始更多地关注收入之外的回报,对诸如双休、年假、产假、灵活的工作时间等反应敏感。

        现在,让我们回头看之前经历的一些新闻事件:“珠三角工厂招工难”“黄金周和带薪假争论”“国庆节旅游景点人满为患”等。这些热点新闻和调查结果显示的“自由职业最幸福”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如果把这些新闻碎片拼接起来,再用职业评价这把尺子衡量,就可以看到工作伦理变迁的潮流去向。

        尽管我们一再强调劳动最光荣,但对个体来说,对于工作的评价,正经历着悄然的变化。从历史上来看,这种变化已经被二战后美国出生的“婴儿潮一代”所经历,是社会发展使然,不受国家、制度、道德水平的影响。这种变化因社会的繁荣而起,它有负面的影响,让劳动力不那么高效,但也孕育着创新的积极力量。

        可以预料的是,随着年青一代劳动者对于职业幸福感的追求越来越强烈,努力摆脱束缚的自由就业将变成潮流。年轻人在一定阶段会表现得无所事事,在职场也容易显得三心二意,但如果引导得当,或许能孕育出伟大的创新经济或者发明创造。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