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11月12日 星期四

    陕西宝鸡:让绿成为城市的精神气象

    作者:本报记者 杨永林 张哲浩 本报通讯员 张华刚 《光明日报》( 2015年11月12日 08版)

        美丽的公园,上下翻飞的鹭鸟,自由驰游的野鸭、金鱼……秋日,徜徉在炎帝故里——陕西省宝鸡市的街头,一幅幅诗画般生动祥和的绝美图景,让人倍感神清气爽,流连忘返。

     

        “水在城中、城在林中、人在画中”,这正是如今美丽宝鸡的真实写照。

     

        绿染城乡 构建宝鸡人的精神特质

     

        近日,市民王红兵返乡探亲,开车路过宝鸡市滨河大道时,不禁被眼前的美景深深吸引。路口处的石鼓游园看起来古朴庄重,不同品种的竹子和常绿林木环抱游园,3米高的苏东坡铸铜塑像屹立在园林中央,“这里不仅风景优美还充满了文化味。”王红兵感叹道。

     

        从前,因为地处西部,生态脆弱,长期缺绿少树,宝鸡市民对绿色充满了渴盼。为此,宝鸡市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抓手,不断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增强环境的吸引力和综合竞争力。

     

        近年来,宝鸡市在老城区、绿化薄弱片区相继建设了石鼓山公园、陈仓北坡公园、金台卧龙生态园、高新凤凰山公园等一批公园绿地。据统计,目前,城市建成区绿地率37.62%,绿化覆盖率40.3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27平方米。

     

        好环境就是不折不扣的幸福指数,这一理念已深深地植根于宝鸡人的心中,更成为绿色宝鸡、生态宝鸡、和谐宝鸡、幸福宝鸡的精神气象。

     

        绿意环绕的不仅是城市,乡村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2012年以来,宝鸡市已完成环境综合整治的村庄达到840个,占行政村总数的49%。今年,又实施了省级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涉及9个县区、28个镇(街道)、306个村,目前已全部完成任务。往日常见的土坯房、柴草堆已很难寻觅,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红墙灰瓦的新居,门前百花竞放、绿树成行,家中浴室、抽水马桶一应俱全。不由得让城里人感叹:“农村环境真是越来越美了。”

     

        碧水蓝天 让好环境触手可及

     

        刚刚过去的9月和10月,宝鸡市民感受到了天蓝水碧树绿的诗情画意。不少市民还将宝鸡绝美蓝天和田园风光拍下来,在微信朋友圈里晒出来。

     

        今年67岁的退休教师龚丽珍,每天都要和同伴们去渭河公园打太极拳。以前,从她家通往渭河公园的水泥路坑洼不平,而现在那条路被重新平整,道路一侧被改成了文化墙。“在上海的儿子总说要接我过去,我就不愿意去那边,宝鸡空气好、环境美,生活在这里很舒服。”龚丽珍老人说。

     

        然而,守住蓝天白云,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近年来,宝鸡市实施了小燃煤锅炉拆除、黄标车淘汰、扬尘综合整治、餐饮业油烟治理等一系列治污降霾措施,建立起街办、社区、小区三级大气污染防治网格。据统计,前三季度,市区优良天数已累计达到219天。

     

        有了蓝天,怎能缺了碧水?渭河在宝鸡境内长206公里,不仅是全市重要的工农业水源,而且流域面积内承载着全市93%以上的国民生产总值和94%以上的水污染负荷。近年来,宝鸡在渭河流域取缔采砂场120个,栽植银杏、红叶李等护堤林带树木16万株,种植芦苇、荷花等180万平方米,整治滩面5800余亩,新建100多万平方米的千渭之会国家湿地公园、眉县湿地公园等15处。

     

        宝鸡工业企业众多,随着近年来环保排放标准不断提高,市里开展了渭河排污口专项整治,对20多个排污口进行了封堵、治理,降低了渭河污染负荷。同时,采取分类施策,要求老企业加快治理、还清旧账,新项目一步到位、不欠新账,城市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100%。

     

        如今,“百里画廊”般的渭河以其清爽、秀美的面孔流淌在陈仓大地,成为一条生态河、景观河、安澜河。(本报记者 杨永林 张哲浩 本报通讯员 张华刚)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