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11月12日 星期四

    艺术分赏中的艺术公赏力

    作者:王一川(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教授) 《光明日报》( 2015年11月12日 07版)
    王一川

        当前文艺界面对的一个新情况在于,不同公众群体可能会倾向于欣赏不同的艺术媒介及艺术品,这已成为日渐普遍的现实。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所预见的“分众化”现象,由于互联网的强大作用力而得以变本加厉地实现。即便是普通家庭中的几位成员之间也可能出现艺术媒介及趣味的分化。这意味着,不再是朱自清当年设想的“雅俗共赏”格局,而是更加细分的艺术的分众各赏局面已经到来。

        面对社会公众的多样化和个别化艺术需求,文艺界一方面应致力于提供多样化的文艺作品,但另一方面更应同时提供使得各个公众群体都有可能在其中实现共通性对话或普遍性认同的艺术品。由于艺术分赏格局有可能加重不同社群或个人之间的相互疏离状况,创造和生产具有跨越各个社群之间界限的艺术公赏质的作品,变得尤其迫切了。影片《滚蛋吧,肿瘤君》虽然采取动漫形式、带有流行文化的鲜明特色,其拟想公众主要是青年网民,但由于它的悲喜剧交融特质是从个体生命本真处自然涌出的,具有动人心魄的力量,足可以释放出人类共通性或普遍性的光芒,所以能唤起不同公众群体的发自肺腑的感动。这类具备跨群分合特质的文艺作品应该更多,它们为艺术公赏力的实现提供了可供借鉴的范本。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