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11月12日 星期四

    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

    作者:张世英(著名哲学家、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文艺评论》杂志顾问) 《光明日报》( 2015年11月12日 07版)
    张世英

        艺术生活化就是艺术、文艺要深入到生活里面去,要和现实相结合。生活艺术化就是要提高我们的精神境界到艺术水平,生活要超越现实。

        现代西方艺术的特点主要有两点。一个是艺术重感官美,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声色之美。另外一个就是西方现代艺术常常提及的口号,叫作“为艺术而艺术”,这种提法有优点也有缺点,缺点就是重视声色之美,重视好看、好听,重视感官娱乐,可是单纯的感官娱乐没有深层的内涵。“为艺术而艺术”的缺点为西方后现代艺术所批判,强调艺术要深入到生活里面去。但是后现代艺术明显也有它的缺点,比如完全丢掉了感性美,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我主张要讲声色之美,但是我们的声色之美也要看它背后有没有精神支撑,有没有背后的意义,有没有它深层的含义。因此艺术生活化既不能够离开感性美,又要讲精神境界的支持,这才是我们应该提倡的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

        从美学的理念来讲如何提高人的精神境界,这就回到了中国美学理论上,也就是“意象说”。美在意象。象是形象,就是表面的感性美、形式美,意就是背后的意境,所谓“美在意象”,就是说美在象之外。刘勰的“状溢目前曰秀,情在词外曰隐”,最能体现“意象说”,即“隐秀说”。从中可以看到,我们不要只盯住现实(“象”、“形”),要超越现实,超越就是能体悟、玩味到背后的东西(即象外之“意”),这样,胸襟就开阔了,也就是提高了自己的精神境界。这就是我对于怎样提高人的精神境界的简单回答。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