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11月12日 星期四

    记者连线·中国人民不会忘记的老朋友

    德国前总理施密特逝世

    作者:本报驻柏林记者 柴野 《光明日报》( 2015年11月12日 12版)
    施密特 赵和平画

        据德国媒体消息,德国前总理施密特于当地时间10日下午逝世,享年96岁。施密特于1974年至1982年担任联邦德国总理,被认为是经济政策上卓有建树的“伟人”,是政治、军事上“杰出的战略思想家”,也被人称为“欧洲的基辛格”。施密特对中国、中国领导人、两岸关系、中国与其他国家关系等有自己的独特深刻观察和真知灼见,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在前总理勃兰特因间谍丑闻辞去总理职务后,施密特于1974年5月6日当选为德国第五届政府总理。在他执政期间首先遇上世界原油危机,这对德国人心理上的影响是巨大的,德国的工业生产出现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下降超过100%。而德国在施密特的领导下,比其他多数工业国家更平稳地度过了这一危机时期。1977年,最初由反越战的学生运动发展为恐怖组织的“红军旅”对德国社会造成极大混乱,这个组织的宗旨就是要通过制造爆炸、绑架和枪杀当权派成员等手段,摧毁战后繁荣的德国社会,人们谈之色变。施密特领导的德国政府不理睬恐怖分子的讹诈,采取强硬措施,平息了这场动乱。在施密特当政期间,他与法国领导人于1975年共同发起世界经济峰会,即八国集团首脑会议前身。1979年施密特与时任法国总统德斯坦共同创意,制定了建立欧洲货币体系的计划,它是设立欧元的关键一步。

     

        施密特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他在1975年应周恩来的邀请来到中国,是第一位访问中国的德国总理,也是唯一一位与毛泽东见过面的德国总理。他积极促成了德国与中国建交。有媒体称,施密特不愧是中德关系的开拓者和推动者。施密特生前曾十余次访问中国,持续关注近几十年来中国在各方面的发展,并在自己的多本著作中畅谈对中国现状和未来发展的见解。当一些西方媒体和政客唱衰中国时,施密特表示:“我(对中国)依然保持乐观。一个高度文明的国家,存在了四千年以上,而且现在依然生机勃勃,这样的国家世界上只有一个。古罗马、古希腊、古埃及都已成过眼云烟,拉丁美洲文明也已经逝去——早已不再有印加人或者阿兹特克人——可是中国还在。中国从来没有过一种全国统一的宗教,但是他们有一位道德导师孔子,这或许就是他们的福气所在。”

     

        施密特在他生前撰写的最后一本名为《最后一次访问》的书中认为,不论从历史还是现实的角度出发,西方都应对中国的特殊国情、中国共产党及政府的所作所为有更多的理解。他写道,中国在未来数十年内仍将是新兴国家,在对外关系上将继续保持谨慎态度。那么,西方要与中国打交道,实现和平合作共存,就应该做到以下三点:其一,西方放弃优越感,而且要对这个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民族表示尊敬;其二,让中国作为平等伙伴加入所有讨论经济、气候、裁军等全球事务的跨国组织;其三,不对中国内地与台湾的统一持反对立场。施密特曾在多种场合强调,欧洲人对中国的历史了解得太少。只有了解中国的历史,才能理解这个国家和它当前的政治。

     

        2014年,95岁高龄的施密特还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德文版撰写书评,称这本书使他受益匪浅。施密特认为,这本书告诉外国读者,中国的领导层遵循什么样的哲学,中国的发展方向依据何种战略方针。如此,世界可以更好地了解和理解中国的发展,特别是中国的内政外交政策。他说:“2012年5月,我与习先生相识于北京。半年后的2012年11月,习先生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观察他任职后的两年,我更深刻地认识到,过去40年,中国高层政治家的利益关切和视角发生了重大变化,同时又坚持了中国在内政外交上的传统。”

     

        德国和欧洲多国政界人士纷纷对施密特的去世表达哀悼和敬意。默克尔总理表示,她和众多德国人一样,非常伤心。施密特作为政治家和出版人对德国、对整个欧洲的发展变化,也包括对她本人的成长和政治生涯都产生了很大影响。据悉,德国政府将为施密特举行隆重国葬。

     

        (本报柏林11月11日电 本报驻柏林记者 柴 野)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