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11月11日 星期三

    俄航空难扑朔迷离 埃旅游业迎来“立冬”

    作者:本报驻开罗记者 于杰飞 《光明日报》( 2015年11月11日 12版)

        俄民航客机日前在埃及境内坠毁,机上乘客无一人生还。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空难,埃及总统塞西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心里都不好受。塞西匆匆结束英国之行回到开罗,有太多事情需要他亲自拍板。普京更是震怒之下停了所有飞往沙姆沙伊赫的航班,在空难事故原因调查清楚前,恐怕不会再有俄罗斯游客踏上这片土地。

     

        虽然埃及“搞砸”了,但俄埃之间蜜月期情侣般的关系似乎并未受影响。事故发生后,“伊斯兰国”恬不知耻地宣称是他们击落了客机,但埃及和俄罗斯方面一致否认了“恐怖袭击”的可能。这大概是埃及政府最希望看到的结果——仅仅是简单的机械故障导致的悲剧。反倒是英、美、法兴致勃勃地跳出来,抛出“炸弹说”,狠狠地砸在埃及旅游业的“面子”上。

     

        先是法国电视台爆料称,一名接触过黑匣子的调查人员听到“爆炸声响”,怀疑飞机上有爆炸装置。随后美国和英国情报部门称,从截获的西奈恐怖分子通讯记录得知,他们在为这起“预谋”的恐怖袭击大肆庆祝,从而证实了“伊斯兰国”是幕后黑手的推测。英国《每日邮报》更是爆料称,8月23日曾有一架英国客机在降落途中“邂逅”导弹,机长紧急规避后才躲过一劫。西方报道越来越像电影情节。

     

        西方媒体纷纷援引报道这起俄罗斯的“9·11事件”,大有坐实“炸弹说”的意图。尽管埃及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一再澄清,事故原因仍需进一步分析调查,建议媒体不要妄加推测,但这点声音早已被淹没在西方“无冕之王”的汪洋大海中。“俄航客机是被恐怖分子炸毁的”,这究竟是离真相越来越近,还是越来越远呢?

     

        从结果上看,西方制造出来的恐慌已经达到了效果。8日,埃及旅游业正式迎来“立冬”。英、德、荷等国航空公司纷纷停飞沙姆沙伊赫航线。俄成立专门指挥部,帮助滞留在沙姆沙伊赫的8万多名俄罗斯游客回家。英国也开始紧急撤回滞留在当地的2万多名游客。对于埃及旅游业来说,这种做法有点“太不厚道”,因为在埃及的外国游客中有40%来自俄罗斯和英国。

     

        本想在圣诞节前狠赚一笔,但今年沙姆沙伊赫的酒店和餐厅看来只能期待“圣诞老人”不要放他们“鸽子”,否则只有关门大吉。对于塞西而言更是欲哭无泪,埃及经济本就脆弱,全靠运河和旅游收入扛着。新苏伊士运河开通后收入并未像预期那样翻番,而运河债券即将到期,老百姓也要收租子过年;旅游业本该贡献14%的外汇收入,遇上这种“倒霉事”恐怕也指望不上了。

     

        最近一段时间,记者明显感觉到埃镑贬值速度之快。昨天还是1美元兑换8.15埃镑,今天就跌到1美元兑换8.35埃镑。埃及政府也意识到这样下去金融业肯定吃不消,埃及几大银行纷纷表态,将存储利率上调至12.5%。另一方面,记者发现从提款机取出来的钱都是崭新的钞票。

     

        埃及朋友曾告诉记者,塞西去年访华对“中国速度”留下深刻印象,回来后下决心学习中国模式。看来埃及人慢慢明白过来,旅游业受外部影响太多,做实业发展经济才是强身健体的良策。

     

        (本报开罗11月10日电 本报驻开罗记者 于杰飞)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