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结构与行动相融的理性选择,流动民工的社会融合策略需要通过多元类型学予以解释并结合实证数据予以检验。实证研究发现:流动民工群体内部存在“分类融入”的能动模式,他们呈现出不同的社会态度与行动策略,“融入型”流动民工更为认同城市文化,更加注重工作与生活的整体稳定性;“边缘型”流动民工选择“经济融入与文化排斥”策略,更关注个人发展与短期内收入的提升;“摇摆型”流动民工尚未决定是否定居城市,他们在社会态度与行动策略上与“边缘型”流动民工更为相似。学界需反思带有城市管理者视角的研究结论,将流动民工视为结构中的能动者,在尊重他们理性选择的基础上针对不同融入类型的流动民工展开更为细致深入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作者:王处辉、孙晓冬,摘自《分类融入:流动民工社会融合的能动选择与效果》,南开学报2015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