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11月09日 星期一

    视点

    值得关注的意大利国家能源新战略

    作者:孙彦红 《光明日报》( 2015年11月09日 12版)

        作为绿色经济发展先锋的欧洲重要工业国,意大利的能源发展经验及其新战略值得关注。

     

        意大利虽位居西方七大工业国之列,但是能源短缺始终是拖累其经济发展的一大短板。由于境内的煤炭、石油与天然气资源很少,而核能在1987年与2011年的两次全民公投中又遭到彻底摒弃,意大利的能源自给率一直非常低,其初级能源需求的80%以上依赖进口,其中天然气更高达90%。能源短缺造成了两大严重后果:首先,经济社会生活的成本过高,2010年意大利的零售电价比欧盟平均水平高出25%,比德国高出77%;其次,能源安全缺乏保障,近年来能源供应频繁受到中东和北非国家政治动荡的冲击。

     

        为应对上述问题,同时出于摆脱经济危机与提高工业竞争力的考虑,意大利于2013年3月公布了一份新的“国家能源战略”。该战略提出四大目标:一是大幅降低能源成本,到2020年将国内能源价格降至欧盟国家平均水平;二是实现乃至超越欧盟气候与能源战略的目标,争取至2020年在能效、发展可再生能源以及二氧化碳减排等方面成为欧洲乃至世界的典范;三是提高能源安全,到2020年将能源对外依赖度由84%降至67%;四是通过能源发展与转型,促进经济复苏与可持续增长。

     

        为实现上述目标,意大利国家能源战略拟定了七大优先行动计划:一,持续提高能效,通过税收优惠、白色证书制度、严格规定节能标准等措施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二,提高国内天然气市场的竞争性,借助欧盟天然气市场一体化打造南欧天然气输送枢纽;三,继续发展可再生能源,通过上网电价补贴、新能源汽车的税收优惠等措施,至2020年将可再生能源占最终能源消费的比重由11%大幅提升至23%;四,发展电力基础设施,尤其是智能电网,推动电力市场转型;五,重组炼油业与燃料分销部门,逐步淘汰过剩产能;六,保证国内石油与天然气开采的安全性,降低对环境的影响;七,提高能源部门决策与治理体系的效率。特别需要提及的是,虽然近几年美国掀起所谓“页岩气革命”,但考虑到开采可能造成的水资源浪费与地下水污染风险,意大利明确提出不在本土与其他国家开采页岩气。

     

        总体上看,由于受到经济与债务危机的拖累,意大利要如期实现国家能源战略的目标并不容易。然而,意大利已经具备的一系列优势与特色也不容忽视:第一,由于能源短缺严重,意大利长期执行严格的节能环保标准,其能效表现在欧洲与世界各国中均名列前茅,明显优于德国、法国、英国等其他西欧大国。第二,意大利发展可再生能源较早,依发电量多少排序依次为太阳能、风能、水力、生物质能与地热等,201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比重已占到27%,高于欧盟21%的平均水平。第三,意大利在能源部门的诸多技术领域具备国际领先优势,如太阳能聚热发电、第二代生物燃料、地热等,此外意大利的清洁煤技术以及碳捕捉与封存技术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第四,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关键领域——建设智能电网方面,意大利的推进速度领先欧洲,尤其是智能电表覆盖率2014年已超过85%,远高于欧盟约30%的平均水平,也居世界各国之首。第五,经历过去20多年的发展,意大利企业在观念上抵制环境保护的阶段早已成为历史,如今发展绿色经济已成为主流认识,这为能源转型奠定了坚实的民意基础。

     

        总之,如今意大利已在节能环保与发展可再生能源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且特色鲜明,未来继续保持与提高“绿色竞争力”仍将是该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基于此,为切实推进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绿色经济,关注意大利能源战略的进展,研究其能源转型的经验,加强与意大利的相关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副研究员、欧洲科技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中国意大利研究会秘书长)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