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11月09日 星期一

    尼日利亚人叫我“来自中国的豪萨人”

    作者: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驻尼日利亚记者站首席记者 张威伟 《光明日报》( 2015年11月09日 06版)
    2015年7月,张威伟(中)在尼日利亚卡诺市与当地一户普通豪萨族人家合影。

        向非洲介绍中国,莫过于用当地人的母语讲中国故事。今天,我就说说我在西非大国尼日利亚用当地民族语言——豪萨语讲中国故事的事儿。

        在尼日利亚,有一群身份特殊、位高权重的人。他们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名字——“土王”。今年5月,我有幸采访了尼日利亚北部最大的土王之一——穆罕默德·萨努西二世。

        当我身穿豪萨族的传统服饰,用豪萨语向他问好时,一向威严的土王先是一愣,接着露出了笑容,向我伸出手。他对我这个张嘴就说非洲话的中国人充满好奇。

        土王问我:“你是在尼日利亚出生长大的吗?为什么豪萨语说得这么棒?简直比我的秘书说得还地道!”我对他说,豪萨语其实是我的大学专业。土王笑着说:“小伙子,今天我送你一个新名字,就叫‘来自中国的豪萨人!’”

        用豪萨语与尼日利亚人交流,让我很快融入了当地社会。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豪萨语广播在非洲有许多听众,他们热爱中国、了解中国,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粉”。

        这是我在尼日利亚北部最大城市卡诺采访,与当地人的合影。他们是生活在卡诺市郊的一个最普通的豪萨族家庭,站在我右边的这位老人名叫沙里夫,今年70岁,听国际台的豪萨语广播已经30多年了。当他的儿子把我领进他家时,老人一把拉起我的手,高兴地喊出我的豪萨语名字“Murtala”。

        老人家说:“我这一辈子没出过卡诺,没出过尼日利亚,更不用说走出非洲了。现在眼睛看不见了,正是来自中国的豪萨语广播让我对美好的未来又多了一丝向往。”

        一转眼,我在非洲工作已经快三年了。虽然有各种各样的困难与挑战,但我这个“来自中国的豪萨人”在尼日利亚的生活同样是快乐的。每当当地听众对中国竖起大拇指时,我都感到无比自豪,因为我们的中国故事讲到他们心坎儿里了。

        2015年5月,我在尼日利亚与当地人一起载歌载舞。这一段难忘的经历,正是中非友谊的一个缩影。

        豪萨语是我的另一张名片,非洲朋友不但爱看这张温和的狮子脸,而且更喜欢地道的声音。再过几天,我就要带着这段精彩的“好记者讲好故事”回到非洲,继续用豪萨语向非洲朋友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驻尼日利亚记者站首席记者 张威伟)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