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资产代表着全体纳税人的利益,如何管好、用好巨额国有资产,关系到国之命脉、人民福祉。“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将“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列入未来五年国企改革任务。近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改革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若干意见》(简称《若干意见》),新一轮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大幕随之开启。各方关注,这一改革能否啃下“监管”硬骨头,替纳税人管好巨额国有资本。就此,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
“三分开”:能否破除监管顽疾
财政部最新数据显示,不含国有金融类企业,截至今年9月末,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资产总额1171103.2亿元。如何管好这一巨额国有资产,成为深化国企改革的一道难题。
“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的改革方向,正是国务院意见的核心。
“前期改革只是解决了经营权的‘放权’问题,且下放不彻底,出资人行政化和计划经济色彩仍然较重。”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刘尚希表示,这次《若干意见》的发布,以产权为基础,以资本为纽带,实现横向国有资本管理职能的“三分开”(政企分开、政资分开、资企分开),通过所有权改革实现分权制衡,在国有企业活力和国资监管间找到了平衡点和着力点。
“《若干意见》建立了‘国有资本所有者管理层、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层、企业经营层’三个层次的国资管理新体制,使政府归位所有者管理角色,国有资本独资、控股、参股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得以真正落实。”刘尚希如是评价。
“两类公司”:应高度专业化、市场化
“我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已进入一个新阶段,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各种‘指导’‘推进’‘完善’等行动却变成了对企业活动的直接干预,监管机构‘越位’现象依然严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李长安直言,政企不分、政资不分、国有资本配置效率不高等,仍是国有资产管理中的难题。
财政部部长楼继伟指出,《若干意见》此次明确的三方面改革举措中,一大重点是推进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能转变,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包括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两类公司”)。
“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就好比在政府和企业之间切了一刀。今后国资监管机构以监为主,两类公司以管为主,企业本身以经营为主,各归其位,这是改革的关键。”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指出,这也意味着今后国有资产监管机构的指令主要通过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这一平台,通过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规避政府直接干预,真正实现政企分开。
“授权经营,是实现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系统性重构的必要途径。通过授权,让渡国有资产的投资运营权、占有使用权,控制国有资本的收益权和终极处置权。”刘尚希表示,作为中间层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主体,应当是高度专业化、市场化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综合平台。
“授权法定是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也是我国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国资体制改革应当紧紧咬住这个方向不放松。”刘尚希强调。
国有资本:如何更好地用之于民
今年3月,山东省在全国率先启动国有资本充实社保金改革试点。该省将全省470余家省属企业30%的国有资本一次性转由省社保基金理事会持有。目前,18家省管企业30%的国有资本共计180.65亿元,已划转至省社保基金理事会持有。
国有资本取之于民,如何更好地用之于民,是此次改革的一大看点。对此,楼继伟介绍,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国有资本收益管理制度;另一方面,在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过程中,将部分国有资本划转至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机构持有,分红和转让收益用于弥补养老等社会保障资金缺口。(本报记者 杨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