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正在经历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一方面,世界变革潮流更趋强劲,中国同外部世界利益融合进一步加深,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更加紧密;另一方面,中国经济社会飞速向前,民族复兴前景已然可期。“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如何在历史的关键点上抓住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再现中华民族的历史辉煌,需要对当前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有清醒理性的认识、清晰准确的定位、审慎乐观的态度。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总依据,针对当前中国发展的历史方位明确提出了“我们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的“三个前所未有”科学论断,在空间与时间、世界与历史的坐标上标示出当代中国在世界发展大势与民族复兴进程中的历史方位,科学回答了我们处于什么环境、站在什么方位、面临什么挑战等一系列基本问题。
今天的中国,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在全球坐标上,正在崛起的中国不但已经成为世界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正经历着历史性的深刻变化。1840年以来,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将中国拖入近代世界的秩序之中,曾经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国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对列强的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和文化渗透,只能孤立无助地任其宰割。灾难深重的中国长期处于世界边缘。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废除了一切不平等条约,取消了帝国主义在华特权,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和世界关系的基础,为中国和其他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新型国家关系开辟了广阔道路,走上了崛起之路。从此,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揭开了中国和世界关系的崭新篇章。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做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因素”“中国符号”日渐成为影响现代世界历史进程的重要力量之一。中国开始从世界舞台的边缘向中心迈进。
在改革开放30多年后的今天,世界正面对一个日新月异的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中国的崛起与世界历史上任何大国的崛起都截然不同。中国不是通过损害他国利益谋求自己的强盛,更不是实施对外扩张和掠夺来建立霸权,而是靠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来实现民族复兴的美好梦想。随着综合国力的稳步提升,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愿意尊重中国声音,关心中国故事,认同中国道路,学习中国经验,中国的国际战略正在由“韬光养晦”变成“有所作为”,在国际舞台上扮演更为关键的角色。时至今日,中国不再是处于世界体系边缘的旁观者,也不再是国际秩序被动的接受者,而是积极的参与者和建设者。
今天的中国,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在历史的坐标上,历经苦难与屈辱的中华民族正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大步前进。近代以来,中国被裹挟进世界历史的洪流之中,蒙受外族入侵和内部战争的灾难和痛苦,被迫开始了由传统到现代的历史性跨越。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逐步认识到中国的发展进步必须走变革的现代化路径,舍此之外,别无国家与民族的前途。然而,农民造反的“天国梦”、洋务运动的“自强梦”、维新变法的“改良梦”、辛亥革命的“共和梦”都没获成功,中国的现代化历经挫折,艰难前行。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学习借鉴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经验,开始找到一条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正确道路。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为改变国家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繁荣富强的历史使命进行艰辛探索,全面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明确提出并不断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放眼历史长河,中国共产党以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为自己的历史重任和政治宣言,并不是想复现往昔辉煌,而是要矢志不移地超越历史,使中华民族跻身于先进民族行列,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
以党的十八大为标志,愈加成熟的中国共产党以“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主动姿态,坚持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注入生机和活力。实践是衡量历史的根本尺度,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现在国内条件具备,国际环境有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民族振兴的伟大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美好愿景。
今天的中国,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在过去与未来的梦想交汇点上,中国对自己的未来和世界前景充满信心。近代史中屈辱的片段曾给中国人民的心灵蒙上了阴影,西方列强的欺凌又使之时常面临“亡国保种”的急迫,酝酿出一种悲情、苦恨的情绪。同时,百余年中国人民反抗侵略,争取国家独立富强的过程又谱写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唤起自信、凝聚自信、坚定自信、升华自信的发展史。在农业时代创造灿烂文明,1840年以后一步步走向衰落,又从灾难深重中挣扎着站起来的中华民族,从内忧外患、一穷二白的困境中发展起来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风雨兼程、创新发展,创造了人类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走出了一条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之路。
历史已经证明,还将继续证明,中国有能力也有信心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这种自信,内生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植根于中华文化的传统积淀,彰显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直接来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具有很强的集聚、动员与感召效应,总能呈现出雄浑朴茂、厚积薄发的恢宏气象,是实现民族复兴伟大中国梦的旗帜引领和动力源泉。
时至今日,伴随着综合国力、民族凝聚力、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中国有充分的理由一扫民族复兴道路上的悲苦情绪,以更加开阔、宽厚的胸怀,更加积极、阳光的心态,去设计和实现有关未来的梦想。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两个一百年”目标的确立,代表了党中央有信心也有能力带领中国人民早日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三个前所未有”的科学论断,既是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展望未来的基本遵循。它指明了中国在世界历史和民族复兴中的历史方位,体现了党中央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和快速发展的国内形势的深刻把握。一方面,它指明中国正行走在民族振兴的正确道路上,只要继续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梦圆之时指日可待;另一方面,它又明确指出当前中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梦”的实现仍然需要克服各种负面因素,需要全国人民居安思危、同心同德、携手前行。当今世界,中国的崛起已是不争的事实,中国人民需要保持高度的冷静和理性,以更加自信、审慎的态度,做好应对复杂局势的智识准备和心理准备,以迎接新的挑战。因此,只有充分认识“三个前所未有”论断的基本内涵,以之为面对新形势、采用新思维、谋划新未来的基本理念,才能更好地把握世情、国情,在时代前进潮流中把握主动、赢得发展;才能凝聚起引领时代、改变时代的力量,奋发图强,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陈宇翔 薛光远,作者单位: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