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11月8日第十四届亚洲艺术节开幕前夕,记者走进“东亚文化之都”福建泉州,感受这座城市的文化气息与文化气质。在浓浓的城市文化味背后,是这里的老百姓不断觉醒的“文化意识”。正是百姓对文化不断增强的“参与意识、建设意识、消费意识、发展意识”,构起了这座城市越来越浓的“文化意识”。
这些年,文都泉州刻下了令人羡慕的文化年轮:2013年9月,摘下首届东亚文化之都桂冠;2014年11月,成功举办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2015年11月,第十四届亚洲艺术节将在这里隆重举行。
当然,泉州的文化年轮可以追溯到更加遥远的历史时空:这里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闽南文化的发源地,是世界宗教的博物馆,是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千百年来,泉州一直坚守着它对于文化的热爱,对于创造的执着。历史烟云的熏陶与浸润,使这座城市散发出鲜明独特的文化气质。
第十四届亚洲艺术节开幕前夕,记者来到这座东亚文化之都,探访城市的各个角落。在楼台前,在公园里,在坊巷间,在园区中,你都能深切地感受到浓郁的文化意识。当然,这意识不单是徜徉在城市建筑之间,更体现在每一个市民的身上。这些年来,经历了文都活动的洗礼,感受了海丝艺术节的启迪,领略着扑面而来的亚洲艺术节的和风,泉州这座城市和它的市民,文化意识变得越来越浓。他们以各自的方式参与着、建设着、消费着、发展着城市文化。泉州的文化意识,因城而古意盎然,因人而生机勃勃。城与人,相互影响,相互生发,把文化之都的“文化味”洋溢得淋漓尽致。
楼台高歌,唱响文化参与意识
秋夜的泉州威远楼,依然热闹非凡。
这些天,泉州各地的剧团、艺术团、表演队在这里轮番登场,高甲戏《三姓奇缘》、梨园戏《红丝错》和《南音专场》等节目让观众大饱眼福。除了专业院团,当地各县市区的民间剧团也纷纷粉墨登场,为市民献上一道道精彩的文化盛宴。
威远楼地处泉州闹市区,周边有中山公园、西街、东街、中山路,是泉州文化活动的聚集地之一。这里是“唐宋泉州州署地址”,城楼底层系泉州文物胜迹陈列馆、泉州鲤城墨龙艺术馆和泉州静鹤斋画室的所在地。旁边的正金门文化馆,是具有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意义的窗口。
作为泉州市的文化地标,威远楼的文化惠民活动长年不断。登台亮相的除了各专业院团,更多的是活跃在泉州城乡的民间剧团和艺人。舞台上,泉州梨园戏老艺术家张贻泉正在讲梨园戏中的经典曲目《王十朋金钗记》。他在台上抑扬顿挫,声情并茂,赢得了观众阵阵热烈的掌声。
张贻泉老人告诉记者,从2013年起,威远楼即推出具有闽南传统习俗的“古楼讲古”,今年推出的是陈三五娘故事会讲古大赛。“每天傍晚还没开场,这里的一排排椅子早已被戏迷们抢占光了,后面来的只能站着看。”张贻泉老人说,这次大赛吸引了数百位专业和业余人士走上舞台,给数万观众带去了欢乐和笑声。
在泉州惠安县莲峰村有个远近闻名的“莲韵”南音社。每到周末,这里总能传出悠扬的丝竹声,大家在一起唱南音、学南音,其乐融融。莲峰村村支书陈永祥介绍说,“莲韵”南音社是2014年3月成立的,成员大多是年轻人,其中不乏中小学生。“我们正积极争取把南音引入村小学作为乡土教材,让更多孩子学习传承南音,让这一古老的艺术后继有人。”陈永祥这样说。
“泉州是我国的‘戏曲之乡’‘木偶之城’‘南音之都’,拥有近千个专业和民间剧团。”泉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陈庆宗说,这支文化队伍再加上成千上万的业余爱好者,构成了当地文化大舞台的主力军,在他们的促进和带动下,泉州的文化活动参与度非常高。他介绍说,仅去年的文都活动年,泉州各地就举行了280多场重大文化活动,2万多场群众文化活动,100多场县域文化特色民俗活动,吸引了上百万人次参与。
海丝公园,铸就文化建设意识
在泉州市台商投资区百崎湖区域,远远就能望见一座白色“帆影”雕塑。这是即将在第十四届亚洲艺术节开幕期间开园的海上丝绸之路艺术公园·亚洲园的主雕。
这个公园以公共艺术形式演绎“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展现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艺术创作和文化精华。陈庆宗说:“海丝艺术公园亚洲园不但凝聚着艺术家和设计者们的心血,同时饱含每一位建设者的勤劳与智慧。”
为晋江五店市古建筑群修复带班的许文彬,是这座古建的营造技艺指导。他告诉记者,这座建筑里的两堵山墙采用的是从古旧建筑拆迁下来的古砖石,建造面积刷新了泉州市单体出砖入石面积之最。而建筑正面有上扬弧度的圆形镂空钢结构是施工难点,技术工人们会商了一次又一次,终于做出设计图的效果。
“红房子”现场技术负责人黄旻弘说,因为工匠们对闽南传统建筑有深入了解,施工过程中,对个别细节进行了改进提升,最终效果比设计效果图还棒。“比如原本的设计中,钢结构柱子在二层楼板会穿过木格栅。工匠们在施工过程中觉得还有更好的方法,经过仔细研究,大家改进了钢结构柱外延方案,实际视觉效果超过了原来的设计。”
亚洲园的广场地铺,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地图铺装。由花岗岩石板材拼就,其中海丝沿线国家的名称等还需要在地板上镂空并填入彩色石条。行走在这幅气势宏伟“海上丝绸之路”地图上,千百年来的历史风云扑面而来,令人心驰神往。这一“杰作”是由数百位来自惠安的工匠精雕细刻完成的。工匠许进强说,大家对工程要求十分严格,即使地图拼装有1毫米的平整度差异,都会自觉返工重做。“我们能亲身参与家乡的文化盛事,是莫大的荣耀,一定要增光添彩,决不能丢脸抹黑。”
老街旧厂,抒写文化消费意识
像消费拉动经济发展一样,文化消费也是城市竞争力的有力推手,构成了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数。
泉州,就是这样一座文化消费意识浓厚的城市。
泉州鲤城区新门街和毗邻的旧面粉厂,是本届亚洲艺术节的重要活动场所,这里的文化产业与文化消费已初具规模。
新门街始建于南唐时期,道路两旁建有崭新的极富闽南特色的建筑楼群。这里曾经分别号称是“名优特产品一条街”“电动车一条街”“树脂工艺配件街”“旧货市场一条街”“名门时尚商业街”。在过去短短的几年间,新门街已经历过5次“改头换面”。
如今,随着泉州致力建设东亚文化之都,新门街逐渐找到了转型方向,正打造成为具有闽南特色的“旅游文化休闲街”。记者了解到,在新门街已经招商的185间店面中,文创类店面占138间。近期,还将有20余间文创类店面入驻。
在新门街的三道行艺术馆,泉州人林胜俊和朋友正在一边品茶一边欣赏提线木偶戏《小沙弥下山》。老林说:“只要有外地朋友来泉州,我都要带他们来这里坐一坐,既是休闲,也是难得的文化体验。”
毗邻新门街的旧面粉厂被泉州人俗称为“大麦仓”。五年前,旧面粉厂停产,留下了38个仓储罐体。这里宏大的钢结构和细腻的闽南红瓦让人难以释怀。随着泉州文都活动的开展,旧面粉厂钢结构大厅“大麦仓”文化空间逐渐成为当地新兴的文化活动空间。在去年举行的海丝艺术节上,亚洲最大3D罐体灯光秀就在这里惊艳亮相,让泉州百姓叹为观止。据了解,本届亚洲艺术节的灯光表演也将在这里举办。时隔整整一年,令人难以忘怀的3D罐体灯光秀将再显荣光。
据了解,目前已有包括福建新海丝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福建省闽南文化发展基金会在内的多家文化企业进驻“大麦仓”。陈庆宗告诉记者,为推动鲤城区文化创意产业实现持续发展,该区今年启动建设5个文创园,分别为“东亚之窗”文化创意产业园、泉州古城牛庄文化创意产业园、海博教育文化广场、源和1916创客空间、龙玲阁客栈。此外,中国海丝艺术精品馆、清美艺术衍生品福建研究基地已投入使用。陈庆宗表示:“随着亚洲艺术节的举办,将进一步带动老城区的文化消费,增强泉州的城市竞争力。”
文都模式 唤醒文化 发展意识
文化不仅是一座城市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也代表着它的生产力。城市发展中注入的文化内涵越多,荷载的文化附加值越高,它的发展活力就越强。
改革开放以来,泉州以发展民营经济为推手,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泉州模式”“晋江经验”。如今,泉州正探索以文化产业带动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文都模式”。
即将举行的第十四届亚洲艺术节,除了在泉州主城区举办活动外,还在各县(市、区)推出许多“延伸项目”。这些“延伸项目”更多地体现了从文化向经济社会领域的“延伸”与“渗透”,把文化产业带来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传导到传统和新兴产业,从而带动经济社会的整体繁荣。
德化是中国瓷都之一。日前,德化县生成的亚洲艺术节“延伸项目”——2015年首届中国陶瓷电商峰会已成功举办。峰会以“互联网+陶瓷产业”为主题,为中国陶瓷产区的电子商务聚集发展、抱团发展和特色发展营造良好的交流氛围,搭建交流合作平台,推动陶瓷产业由“传统制造”向“互联网智造”转型升级。本次峰会上,中国陶瓷在线交易平台和陶瓷全球购项目启动,将于明年2月份上线;同时,中陶协和阿里研究院首次联合评选出中国日用陶瓷十佳网货品牌、中国艺术陶瓷十佳网货品牌。
安溪是中国乌龙茶的故乡。本届艺术节期间,安溪县将邀请全球著名艺术家举办2015“有限—无限”当代雕塑(装置)艺术活动,向世界展示安溪铁观音和安溪竹藤编两项国家级“非遗”的人文魅力。范志华是一位打拼近三十年的安溪茶商,他说,以前自己做生意,只是盯着铁观音做文章。“这次亚洲艺术节的活动项目对我触动很大,让当代雕塑与铁观音‘牵手’,这种大文化的发展意识让我受益匪浅。我相信,将来安溪茶业的发展路子一定会越走越宽。”
“亚艺节活动项目向各县(市、区)延伸,体现了泉州的文化发展意识。”陈庆宗表示,本届亚洲艺术节将搭建起一个涵盖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对外合作交流平台,为泉州经济社会发展寻求一个新的突破口和有效拉动力量,以文化促交流,以交流促发展,让外界更多地关注泉州,了解泉州,投资泉州,以创造泉州更美好的明天。
背景资料
1.本届亚艺节为什么会选在泉州举办?
历史上,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泉州与亚洲诸国结下了紧密的文化亲缘,传承着最贴近“亚洲价值”的开放包容的城市气质。新时期,泉州成为国家确定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在对接“一带一路”战略中有着特殊的作用。
泉州当选中国首个“东亚文化之都”后,努力建设影响东亚,面向世界的“多元文化都市”,在与韩国光州、日本横滨的交流互动间,共同提炼“亚洲价值”,带动了中日韩三国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2.亚艺节将给泉州带来哪些发展机遇?
艺术节的举办将极大提升泉州的文化影响力和城市形象,形成推进泉州海丝先行区建设的强劲动力。以第十四届亚洲艺术节为崭新契机,泉州将搭建文化经贸旅游的全新平台,未来将进一步策划海丝精品文化旅游线路。与此同时,泉州积极对接“一带一路”战略,目前已争取到“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永久落户,每两年举办一次,力邀四海宾朋共同参与。
3.本届亚艺节有哪些特色和亮点?
对接“一带一路”。福建省和泉州市正着力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和先行区的建设,本届亚洲艺术节以“情系亚洲 逐梦海丝”为主题,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愿景。
延续文都使命。泉州被评为中国首个“东亚文化之都”之后,在去年的“东亚文化之都·2014”泉州活动年中,各类展览演出极大丰富了市民文化生活。为更深入挖掘泉州作为“文都”的魅力和价值,扩大“文都”建设发展的效应,本届亚艺节特设“魅力文都”板块。
融入互联网思维。本届亚艺节首次设立“网络亚艺节”版块,以“互联网+亚洲艺术节”模式拓展亚洲艺术节活动空间,丰富亚洲艺术节活动内容,通过现代网络渠道,有效扩大亚艺节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让更多的人了解亚艺节,调动亚洲艺术家和广大网民关注、参与亚艺节的积极性。
(本报泉州11月6日电 本报记者 高建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