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11月5日电(记者罗旭)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将于7日在新加坡会面,将两岸交流互动提升到新高度,引发世界关注。两岸领导人会面得以实现,无疑得益于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累积的丰硕成果。
2008年起,随着国民党在台重新执政,两岸双方在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上,努力增进互信,保持良性互动,两岸关系发生一系列积极变化,为维护台海和平、保持两岸关系正确发展的方向和势头提供了保证。
2008年6月,海协会与海基会在“九二共识”基础上恢复中断了9年的制度性协商。时任两会领导人陈云林、江丙坤在北京签署了《海峡两岸包机会谈纪要》和《海峡两岸关于大陆居民赴台湾旅游协议》。此后的7年多时间里,两岸两会举行11次领导人会谈,签署23项协议,对两岸的经济合作、人员往来、民生保障等事务性的问题作出制度化安排,解决了关乎两岸同胞切身利益的一系列问题。
两岸经济合作持续深化,给两岸同胞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好处。实现两岸全面、直接、双向“三通”,签署实施了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促进了产业合作,深化了金融合作,推动两岸经济关系朝正常化、自由化及经济融合方向发展。7年来,两岸贸易额增加近700亿美元。
两岸协商取得积极成果,提高了两岸交往合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两岸同胞务实沟通,妥善处理涉外事务,减少了内耗。在不造成“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前提下,妥善解决了台湾以适当名义和身份参与世界卫生大会、国际民航大会的问题。大陆欢迎台湾以适当名义加入亚投行,以适当方式参与“一带一路”的建设。
双方两岸事务主管部门建立常态化联系沟通机制,双方负责人实现互访。2014年2月11日,国台办主任张志军与台湾方面陆委会负责人王郁琦会面,这是双方两岸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的首次正式会面,也实现了台湾陆委会负责人首次“登陆”;同年6月25日,张志军访台,成为第一位踏上台湾土地的国台办主任。
两岸各领域交流蓬勃发展,融洽了两岸同胞感情。两岸人员往来规模7年来翻了一番,2014年达940余万人次;2015年1至8月达到655万人次,同比增长7%。两岸民众通过密切交往增进彼此了解,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增加了动力。
正是受这些成果鼓舞,两岸同胞和海外侨胞不断呼吁两岸领导人举行会面,共商推动两岸关系发展之计。今年11月4日,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张志军宣布,经两岸有关方面协商,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将于11月7日在新加坡会面,就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