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11月06日 星期五

    大势所趋 民心所盼

    ——专家学者为两岸领导人会面“点赞”

    作者:本报记者 罗旭 《光明日报》( 2015年11月06日 03版)

        两岸领导人将于11月7日在新加坡会面,开启两岸领导人直接交流沟通的先河。专家学者们纷纷表示,这将是影响深远的一件大事,对两岸坚持走和平发展的正确道路,引领未来两岸关系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政治互信新台阶

     

        “当前两岸关系再度处于重要节点,面临向何处去的问题。”北京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李义虎指出,“两岸领导人在这个时候举行会面,是两岸双方顺应两岸同胞心愿和时代潮流共同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

     

        接受采访的专家学者们普遍认为,两岸领导人会面是两岸政治互信积累到一定程度,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发生积极变化,是一个彼此互信重新建构与累积的过程。特别是2013年以来,两岸间的政治共识更加清晰,即两岸都主张一个中国原则,都用一个中国框架定位两岸关系,都认同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

     

        “两岸领导人会面说明,只要双方坚持共同政治基础,就没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李义虎说,“和平发展并不是一种静止的状态,它是一种向前发展的动态,是一种众人努力去做的事业。就此而言,我们大家都要积极去做两岸关系的‘促进派’。”

     

        “两岸领导人以政治家的魄力排除困难,毅然决定见面,标志着两岸在政治互信方面踏上了新台阶,值得两岸充分珍惜。”清华大学台湾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殷存毅说,从“隔海喊话”到“直接对话”,必将有助于两岸共同谋划更加美好的未来。

     

    和平发展结硕果

     

        两岸领导人即将实现首次会面,直接对话沟通,并共进晚餐。几天来,这幅温馨的图景,让两岸同胞备感欣慰和期待。

     

        “回想两岸关系不平凡的过往,人们定会感慨,双方共同迈出这一步何其不易。”全国台湾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杨幽燕说,“这一历史性的时刻,背后是两岸双方和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得益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累积的丰硕成果。”

     

        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朱松岭认为,此次会面将向海内外传递出这样一个清晰有力的信号——两岸双方应全力维护在“九二共识”、反对“台独”基础上建构的两岸和平发展大局,全力维护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两岸政治定位与合作基石,决不允许岛内外任何力量阻碍、破坏这一两岸现状和发展议程。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刘国深表示,此次会面符合两岸同胞的利益,也符合两岸主流民意的期待,“是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一个总结,是一件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事情。7年来的两岸交流实践证明,这条道路是正确的”。

     

    民族复兴新征程

     

        “我们都说‘两岸一家亲’。中国还有句老话叫‘见面三分亲’。”殷存毅表示,“相信习近平和马英九的这次历史性握手,会对未来两岸关系的发展产生历史性的深远影响,进一步巩固两岸自2008年以来良性互动和交流所积累的一切重大成果。”

     

        透过近代历史风云,两岸同胞深刻体会到,大陆和台湾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我们的命运从来都是紧紧连在一起的。国家强大、民族强盛,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每一个中国人生存、发展、尊严的保障。

     

        “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两岸同胞共同努力。”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副会长杨毅周指出,在未来的“十三五”期间,大陆仍将继续秉持“两岸一家亲”的理念,以互利共赢方式深化两岸经济合作,扩大两岸人员往来,深化两岸各领域的交流合作,增进两岸同胞福祉,让更多台湾普通民众、青少年和中小企业受益。

     

        受访的专家学者们一致表示,两岸同胞应该共同为两岸领导人会面“点赞”,“我们期待见证两岸领导人握手的一刻,更盼望两岸中国人用共同的能力与智慧解决自家的问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携手开启共享民族尊严和荣耀的新征程”。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