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11月04日 星期三

    国际社会关注五中全会

    默克尔:我对中国发展当然有信心

    作者:本报记者 柴野 《光明日报》( 2015年11月04日 12版)

        10月29日至30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应中国总理李克强邀请访问中国,这是她第八次访华之旅。在中国经济增速继续放缓与经济结构转型之际,默克尔的此次中国之行并未被有些人看好,“中国经济崩溃论”“反腐拖累中国经济论”“中国地方债崩盘论”“房地产泡沫崩溃论”等危言耸听的说法不断。然而,默克尔访华后的结论是:“我对中国发展当然有信心。”

     

    五中全会赢得外界对中国经济的信心

     

        与默克尔同行的有20多个德国企业家。德国出口行业协会会长伯尔纳尔出访前曾谈道:这次访问事关信心的建立……最重要的是,默克尔要了解,中国经济究竟面临多大问题,以及德国企业是否会受到影响。默克尔的访问虽然只有两天,在见证双方青年交流、金融、交通、通信、工业、医疗等领域的13个合作文件签署后,两国总理又宣布达成多项“重磅”共识和成果。

     

        访华结束后,默克尔在谈到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印象时说:“我对中国发展当然有信心。”她说,经济在不同发展阶段间的过渡期会出现波动。中国经济正处于这样一个结构升级过程中,这也是德中合作的巨大潜力所在。中德两国在经济、社会等领域的合作已经发展到很高水平。李克强总理告诉随行的德国企业家们,中国仍然是世界上需求最大的市场之一,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0%。中国经济前景不仅稳定,而且更充满活力;中国不仅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也是世界经济强大的推动力。中国有9亿多劳动力,其中1亿多接受过高等教育和专业训练,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调动他们的智慧和积极性,将推动中国经济产生新的供给和需求。

     

        默克尔访华期间正值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五中全会闭幕。此次会议主题是通过中共中央对“十三五”规划的建议,为中国勾画出未来5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蓝图。“十三五”规划把继续深化改革和坚持经济结构调整作为主基调,出台了对推进社会建设、改善民生作用显著的重大项目,以解决突出矛盾、增进公平效率。规划把生态建设、民生建设、扶贫视为未来5年的工作核心,使中国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德国媒体分析认为,五中全会向世界传达了中国改革的逻辑与成效,赢得了外界对中国经济之变的理解与信心。可以预见的是,未来5年中国经济实力将进一步提升,经济结构更趋合理,人民生活水平会继续提高。希望新的五年规划能让中国社会更加和谐,生态环境保护得更好。

     

    增速放缓,增长却更健康

     

        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外界有人对中国是否能实现其目标表示怀疑。德国维尔茨堡大学的中国经济问题专家费多丽表示,即使中国经济增长率降低到6.5%以下,实现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目标也不会受到威胁。中国“十一五”平均经济增长目标是7.5%,“十二五”是7%,如果“十三五”将平均经济增长目标设为7%以下,这意味着今后政府推出的刺激措施会减少。中国的经济发展不仅体现在速度上,而且更重要的是体现在结构优化和发展方式转变上。此间专家认为,中国虽然发展速度放缓,但增长却更加健康。

     

        第一,中国从外需拉动型经济增长模式转变为内需驱动型增长模式,消费在GDP中占比将持续上升,中国将成为全球最重要的消费市场,带动中国的进口。第二,中国私人对外投资正在日益扩张,目前中国已逐渐从单纯的资本引进国转变为一个资本双向投资的经济体。第三,中国的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正在逐步提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在增大。中国在研发、自主创新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比如去年登月工程、超级计算机、智能机器人、高铁、核电、超级杂交稻等领域都实现了重大进展。德国教研部日前首次推出了中国战略,德国教研部部长万卡表示,随着中国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德国科学界对参与中国发展、与中国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兴趣浓厚。德国有意进一步深化两国在教育和研究领域的成功合作,同中国一道开辟一条互信、可靠的合作之路。

     

        德国经济研究所教授德雷格认为,“中国目前处在一个转折时期。中国接下来必须提升第三产业来拉动内需,保持增长。在中国的转型过程当中,增长速度必然会受到影响。但这是一个正常的发展状况,和大量举债造成的泡沫式发展有所不同,它是一个由中国强大内需推动的良性增长”。最近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2015年中国经济增长分析认为,中国经济发展将有所放缓,但这种放缓亦是“一种健康的发展”。中国经济发展的“健康”与“可持续”将惠及全世界。

     

        (本报柏林11月3日电 本报驻柏林记者 柴野)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