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的朱日和,天上战机轰鸣,地上铁流滚滚。全军“跨越—2015·朱日和”演习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一位跟随教学观摩团学习调研的士官,白天在演兵场跟演跟训,晚上到帐篷里与官兵座谈交流。战斗间隙,红蓝双方争相邀请他为新型装备“把脉问诊”。他培养的新型装甲兵战斗员拥上来向他请教驾驭新装备的绝招。
他就是有“坦克兵王”“铁甲神医”“战士高级讲师”等美誉的北京军区某兵种训练基地一大队三级军士长郭峰。
远近闻名的“金牌教头”
1998年,郭峰高中毕业前,他有意要当兵,那时他不知母亲已重病缠身。当兵走的那天,雪下得很大,郭峰母亲紧紧拉着他的手说:“儿呀,既然去当兵,就要干出样子来。”当兵第二年,母亲就因病去世了。郭峰暗下决心:一定要干出一番样子来告慰母亲。
在被称为“装甲兵摇篮”的北京军区某兵种训练基地,当好一名随车保障学兵训练助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技术过硬的炊事班长到半路出家开坦克,郭峰放下大勺握起操纵杆,心气很高,没想到,阶段考核却垫了底。连队干部给他讲基地的优良传统,让他渐渐领悟基地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不怕吃苦、不怕吃土、不怕吃亏“三不怕”精神。
磨烂笔头钻研新型坦克,磨穿鞋底维修故障装备,磨破嘴皮传授战斗技能,郭峰“磨”出一身好功夫。他熟练掌握99式主战坦克等3代4种车型8个专业的使用与维修技能,攻克变速箱不转向、抽尘泵易失灵等12个训练保障难题,成为远近闻名的“金牌教头”。
全军少有的全能助教
有一年,厂家工程师来基地讲解新装备的操作使用,要求会熟练操作计算机,会英语和汉语指令输入,会识别各类作战数据,这让郭峰出了一身冷汗。“冲击太强烈了,几年苦学深钻的装甲知识和技能几乎归零。”回想当时的情景,郭峰至今难忘,“新型坦克涉及计算机、机械、电气等多个知识领域,我高中文化水平,要完全弄懂弄通实在太难了。”为提升自己,郭峰靠自学取得成人大专学历、本科学历,考取全国计算机三级等级证书。
今年3月,郭峰决定学习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坦克射击专业。有人劝他:你是坦克特级驾驶员,修理也是高级等级了,何必自讨苦吃?郭峰却说:“不懂信息化,‘金牌教头’就会黯然失色。”他打起背包成了一名新“学兵”。为练好手眼配合,他盯着手表秒针练眼力,180秒不眨眼、不流泪;他还反复揣摩快速瞄准的动作要领,钻进坦克一练就是半天,一次训练下来,人就像从水里捞出来似的。功夫不负有心人,他通过了坦克射击专业的测试,成为基地唯一、全军少有的集驾驶、射击、通信、修理专业于一身的全能助教。
人人精才算精
“9·3”胜利日大阅兵的受阅队伍中,基地走出的学兵丁辉驾驶着装备方队的头车率先驶过天安门,接下来的一个个受阅方队中几乎都有基地培训的学兵。目睹这一幕,郭峰激动不已。
长期在一线保障,郭峰深深体会到,集体的力量最强大,一人精不算精,人人精才算精。一次,上级组织专业比武,曾获“三连冠”的郭峰坚持让初出茅庐的新助教参加,并全程陪练,最终将冠军奖杯揽入怀中。
2012年底,从上级机关分流到连队的下士小李,刚到连队很不适应,萌发提前退伍的念头。郭峰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主动提出和小李结帮带对子。有一天,在修理间,郭峰指着一个松动的螺母说:“小螺母关乎全车大安全,小士官也能干出大作为。”在郭峰的帮助下,小李就像变了个人似的,工作干在前,累活冲在前,逐渐掌握了专业技能,成为连队的技术骨干。
(本报记者 刘小兵 本报特约记者 覃照平 本报通讯员 张坤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