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11月02日 星期一

    记者连线

    以色列纪念拉宾遇刺20周年

    作者:本报记者 王水平 《光明日报》( 2015年11月02日 12版)
    10月31日,在以色列特拉维夫的拉宾广场,人们参加集会纪念以色列前总理拉宾遇刺20周年。新华社记者 李睿摄

        当地时间10月31日晚,约10万名以色列民众在特拉维夫拉宾广场举行集会,纪念以色列前总理伊扎克·拉宾遇刺20周年。

        以色列总统里夫林、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等参加了集会并发表讲话。里夫林表示,以色列人民不会被暴力和极端主义吓倒。“拉宾倒下了,但凶手的目标是我们所有人,是以色列国家,是以色列的社会,是以色列的希望。我们今天站在这里,面对凶手的枪口,面对暴力和极端主义者的仇恨,就是为了要说:你无法打败我们!”里夫林说,“在过去的20年里,我们关注曾经的伤痛太多,而关注如何建设未来太少;争论谁对谁错太多,而倾听对方太少;害怕的太多,期望的太少。”里夫林表示,以色列对拉宾毕生追求的和平仍然充满期望。

        当年主导签署《奥斯陆协议》的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讲话中呼吁以色列人民继续完成拉宾的未竟事业,努力实现与巴勒斯坦之间的和平。“你们所有人必须决定如何完成拉宾的遗志,因为他的故事的最后一个章节必须由他付出生命保卫和扶持的人民来书写。巴以和平的下一步取决于你们是否认为拉宾是对的,是否要与你们的邻居共享未来,是否要和平,是否认为追求和平所面临的风险还远不如远离和平所带来的风险严重。”

        美国总统奥巴马也向集会发来视频讲话,高度赞扬拉宾是“和平的战士”。奥巴马说,拉宾真正明白以色列面临的挑战和威胁,他像将军一样保卫着自己的国家,他是一名真正的政治家,愿意穷尽一切可能追求和平。奥巴马呼吁巴以双方继承拉宾遗志,推动巴以和平进程。他强调,两国方案即一个民主的犹太国家与一个独立自主的巴勒斯坦国和平共处是唯一的现实出路。奥巴马再次重申了2013年他访问以色列时发表的讲话:“我仍然坚信两年前我在这里所说的,即和平是有必要的,因为这是确保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真正且持久和平的唯一途径;和平是正义的,因为犹太民族有权在这块故土上生活,而巴勒斯坦人同样有权在他们自己的土地上作为一个自由的民族生活;和平也是可能的,只要双方都愿意做出让步并承担必要的风险。”奥巴马最后说,子弹可以夺去一个人的生命,但他追求和平的精神与梦想将永存。

        以色列前总统佩雷斯当晚也通过军方电台表示,以色列要保持犹太和民主属性,必须在两国方案的基础上实现和平。他希望这个目标能使以色列的左派和右翼团结起来。佩雷斯原本希望到集会现场发表讲话,不过主办方以不希望掺入党派政治为由予以拒绝。

        拉宾生前曾两度担任以色列总理和工党主席。在1993年,他力排阻力与巴勒斯坦签署了历史性的《奥斯陆协议》。根据协议,以色列先行撤出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城市杰里科,并逐步扩大巴勒斯坦的自治范围。由于他在《奥斯陆协议》中的重要影响,拉宾和时任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时任以色列外长佩雷斯一同获得了1994年诺贝尔和平奖。《奥斯陆协议》使拉宾在以色列国内的形象两极分化,许多人将他视为带来和平的英雄,但也有人把他看作出卖以色列国土的叛徒,强烈反对他与阿拉法特进行任何政治谈判。1995年11月4日,拉宾在特拉维夫的列王广场参加一次和平集会后遭一名犹太极右翼激进分子枪击,伤重不治,时年73岁。后来,以色列将拉宾被刺的这一天定为国家纪念日,而事发所在的广场也更名为拉宾广场。

        拉宾遇刺后,巴以和谈与和平进程至今止步不前。

        (本报特拉维夫11月1日电 本报驻特拉维夫记者 王水平)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