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11月01日 星期日

    绿色 吉林省发展新优势

    作者:本报记者 鲍盛华 任爽 《光明日报》( 2015年11月01日 01版)

        飞舞的鹤群、水天一色的湖泊、漫无边际的绿色……近日,微博达人“聚集生态吉林”采风活动结束,优美的生态环境让人留恋不已。

     

        近年来,吉林省以绿色为主打色,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质提速。西有鹤飞,中有鹿鸣,东有虎啸——吉林人用自己的方式,描绘着绿意无尽的壮美河山。

     

    发挥资源优势:绿色发展融入各领域

     

        在生态环境方面,吉林省有的是资源:东部长白山林海茫茫,是东北地区功能最强的“生态绿肺”;中部沃野千里,是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西部草原辽阔,拥有向海等湿地,是重要生态屏障。

     

        然而,长期以来,生态资源的优势并没有发挥出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要求,开启了建设美丽中国、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新时代。”吉林省委书记巴音朝鲁说,“吉林省有金色的粮仓、黑色的沃土、蓝色的天空、绿色的森林,如何发挥好生态资源优势,切实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和发展优势,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也是我们必须回答好的一项重要课题。”

     

        生态文明建设被吉林省纳入发展的总体考虑。“要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巴音朝鲁说,“我们正在自觉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真正把绿色发展深刻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决不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以此为起点,吉林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推动群众生态理念的养成。微博达人“聚集生态吉林”采风活动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点亮东北虎回家之路”“爱虎行动志愿者”“爱鸟周”“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等活动,也开展得有声有色。

     

    绿色催生行动:全力建设三大工程

     

        为推动绿色发展,吉林省全力建设三大工程:西部以“河湖连通”工程为主,打造生态经济区;中部实施黑土地保护治理工程,改善生态环境;东部推动长白山林区生态系统修复工程,促进绿色转型。

     

        在西部,吉林省自2013年以来全力推进“河湖连通”工程,计划把向海、莫莫格、查干湖三大核心湿地、260多个自然湖泊连通起来,把过境汛期洪水通过水利工程补给各大湿地,使湿地面积恢复到5400平方公里。目前湿地恢复面积已达500平方公里,提升区域内地下水位1米左右,一度濒临消失的向海湿地、莫莫格湿地又恢复了生机。

     

        在中部,吉林省全力推进黑土地保护治理工程,把加强防护林建设、土地整治、水土保持等结合起来,全省每年减少耕地损失1000多亩,减少土壤流失量1100万吨。同时,吉林还把中部地区人工饲养的鹿放入野地和山林。

     

        在东部,吉林省以长白山林区生态系统修复工程为重点,全力推动生态移民与林区棚户区改造、生态保护和产业转型等重点工作,让白山松水真正成为“绿色的宝库”“动物的王国”。从2015年4月1日开始,吉林省重点国有林区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多年来向森林过度索取的历史正式结束。来自吉林省林业厅的数据显示,目前在吉林省境内监测到东北虎27到28只、东北豹42只,与1998年调查发现的东北虎6到9只、东北豹3到7只相比,有了明显的增长。 

     

    进入法治轨道:完善生态文明制度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吉林省把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布局,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和用途管制、生态资源资产化和生态产权交易化、生态文明建设的投融资、生态补偿、经济社会考核评价体系等体制机制建设上积极探索实践、大胆改革创新,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体系不断健全和完善,生态文明建设正在加快进入制度化、法治化轨道。

     

        在东部山区,吉林省进一步完善了野生动物运输、濒危野生动物及其产品进出口报批等多项制度,定期组织林业、工商、公安等行政执法部门对辖区内的野生动物经营场所进行严格检查,从严查处滥捕滥猎野生动物等违法活动。

     

        围绕松花江水污染防治的关键和重点,吉林省从2012年开始实施了污染减排攻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等“八大工程”。为确保各项工程顺利实施,吉林省建立起组织领导、政策和投入、环境管控、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环境监管、考核问责的“六大机制”,以松花江治理为突破口,推动全省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

     

        2015年4月,吉林省进一步调整完善县域考评办法,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突出资源环境保护的考核,明确生态保护任务,淡化GDP,一个新的官员考核体系正在形成。

     

        (本报记者 鲍盛华 任爽)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