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是全球前三位的致死性心血管疾病,它是心肌梗死、脑卒中和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共同发病机制。前两者的严重程度已被人们广泛了解,但对于静脉血栓栓塞症,知道的人却很少。
静脉血栓栓塞症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前者是在腿部的深静脉内形成血栓,后者是血栓随血流到达肺部阻塞血管,属于一种疾病的不同时期。其中,深静脉血栓发病隐匿,但危害巨大,最严重的后果是发生肺栓塞。一旦发生,临床医生几乎来不及去抢救患者,严重者会在1小时~2小时内死亡,且危险期过后的患者中,依然存在致死性肺栓塞的复发风险。
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的资料显示,美国每年有10万~30万人死于静脉血栓,相关住院人数超过50万人。在欧洲,每年有50万人死于静脉血栓,超过艾滋病、乳腺癌和前列腺癌、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之和。在中国,静脉血栓形势也同样严峻,但由于流行病学数据的缺乏,掩盖了血栓性疾病的广泛影响。
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并非老年人的专利,每静坐一个小时,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会增加10%,坐90多分钟,就会使膝关节血液循环降低50%。这是由于静脉血栓的发病机制包括静脉内皮损伤、血液高凝状态和静脉血流瘀滞。如住院、手术和久坐不动等,都会让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提高。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全球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的发生率也在逐年上升。
但它又是可以预防的,积极主动参与运动,可有效减少血栓风险。如果长时间处于制动状态,例如驾车或乘飞机长途旅行,或是在办公桌前久坐,尤其是保持膝关节弯曲的姿势,就应有意识地伸展腿部,最好能站起来走动一下。
此外,一旦发生静脉血栓栓塞,要尽早就医,接受抗凝治疗。大部分患者在静脉血栓形成后1年~2年内,会逐步出现活动后肢体疼痛、肿胀、水肿、皮肤色素沉着等表现,这一比例可高达50%,其中5%~10%的患者最终出现静脉性溃疡,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血栓后综合征。因而,抗凝治疗需贯穿治疗全程,同时根据病情,综合运用溶栓、微创抽栓、植入滤网等多种手段,以实现对该病全程科学化管理。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