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10月29日 星期四

    成果选萃

    纾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三问

    作者:肖文 《光明日报》( 2015年10月29日 16版)

        中小企业是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但长期以来,中小企业融资发展步履维艰,获取贷款额在全国银行贷款份额中徘徊在10%左右。不论何种行业、生命周期、区位环境、产业价值链延伸阶段、资产规模等,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都普遍存在,有所区别的仅仅是融资难的程度,即不同中小企业“造血功能”存在差异。这种困境究竟是如何形成的?

     

        第一问:“谁在难?”

     

        “谁在难”总结起来就是中小企业存在“3-3-3”的结构性融资问题:头部1/3中小企业不差钱,此类企业不仅“从不向银行借款”,反而依仗丰富的企业资金进行民间借贷,以此获得“短平快”收益。中间1/3企业勉强得到融资,在融资期限上偏重短期,长期借款占比很少。末尾1/3企业融资比较困难,陷于“想融资,难融资”的尴尬境地,此类企业通常因资产轻、无抵押物、无担保、未来现金流不稳定等原因,难以从现有银行信贷体制下“举债发展”;与此同时,由于商业模式不稳定、不具创新性,市场占有率低、市场渠道狭窄,产品更新慢、易被模仿、尚处研发期,技术、管理人员流动性大等一系列企业自身发展因素,阻碍了企业通过直接融资渠道获得发展资金。

     

        第二问:“难在哪?”

     

        一是内外部经济环境变动导致中小企业实体经营受挫,融资需求扩大。后金融危机下的国际经济发展低迷,国内经济逐步过渡到中高速发展阶段,大量中小企业生产和销售环境恶化;此外,原料和人力成本上升,进一步收窄企业利润空间。据浙江省温州市金融办对温州地区382个监测点的最新监测数据显示,2013年11月份温州地区民间融资综合利率指数为20.02%。2014年1月,宁波市金融办发布了小贷公司综合利率指数,其中贷款综合利率指数为16.62%。可见,中小企业行业利润率系统性下滑积累了大量资金需求,这从源头上推高了贷款利率。

     

        二是贷款增信不足与担保成本过高对贷款利率上扬推波助澜。处于末端的1/3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资产负债率较高、资产规模较小、无形资产占比较大等问题,但信贷资金获取过程中需要信用增级,为顺利在低信用低级别获得紧缺的信贷资金,中小企业不得不付出2~3个点的成本,求助担保公司,这对陷于融资困境的中小企业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三是现有银行信贷评估体系极大限制了中小企业融资空间。首先,由于缺乏成熟完善的评估体系,目前多数银行以“是否与小贷公司有业务往来”评估企业信用资质,往往因中小企业与小贷企业有融资关系,被银行视为企业资金状况不佳,从而被银行挡在融资对象考察范围之外。一方面,小贷公司对中小企业索取高额贷款利率,某种程度上盘剥了中小企业后续“造血能力”;另一方面,小贷公司在现有金融体制下对中小企业融资进行了“逆向选择”。其次,政府在解决“民间资本多、投资难,中小企业多、融资难”问题时,采用行政命令方式督促银行重点支持特定类型中小企业融资,但政策性函文通常被银行视为资金收紧信号,导致银行回笼资金信贷,令渴求融资的后1/3中小企业授信受到压缩,从而加剧此类企业融资困难。

     

        四是资金市场中的“转贷”与“抽贷”普遍存在,对中小企业造成致命打击。政府和各行业协会、组织试图通过设立“转贷”资金,帮助中小企业度过阶段性资金短缺时期,但实际上转贷资金存在较大风险,即需要转贷资金为中小企业提供还款资金后,必须要求银行贷出新的资金用于偿还转贷资金,否则转贷资金方就成为中小企业的债权人,导致转贷资金无法继续运行。在这种情况下,部分银行在道德风险“魔鬼”的诱惑下频频“抽贷”,令中小企业陷入更大的融资困境。

     

        五是中小企业经营不规范的先天性缺陷导致银行对其融资持谨慎态度。处于末端的1/3企业绝大多数财务制度不完善,员工流动性较大,甚至有的企业不具备清晰的财务报表。强烈的信息不对称导致有的银行贷款意愿降低;同时,由于经营不完善及商业模式不稳定,更没有VC、PE中长期权益资本的青睐。

     

        第三问:“为何难?”

     

        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是世界性难题。其中,中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尤为突出。从中国金融制度演进历史看,长期金融抑制环境下导致金融发展与创新被扭曲,而实体经济发展在不停的细分市场与细分行业和不间断的产业转型与升级过程中创造出旺盛的金融制度需求。一方面是金融制度抑制,另一方面是旺盛的金融制度需求,最终引致有效金融制度供给与需求不匹配。具体表现为银行业结构、资本市场结构、金融功能结构以及金融业态结构均与中小企业融资需求不匹配。简言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在于金融制度创新不足。

     

        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纾解,关键在于组织制度、交易制度、保障制度等金融制度的创新与完善。具体而言,以利率市场化、资产证券化为契机,倒逼金融制度的改革深化,拓宽中小企业资金来源渠道;打造民间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融资的“活性细胞”,“收编”民间资本,发挥民间资本“融资活性”;利用产业集群、股权交易中心等创新平台,打通银企间信息对称渠道,完善现有交易制度;以新一轮简政放权为契机,加快金融领域放权,强化金融风险监控,做到“放权”与“监管”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作者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首席专家、浙江大学教授)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