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天艰苦军训,10天实战化演练,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数百位年轻人迎来特殊的“成人礼”。其中有一个笑容“酸甜”的特殊群体——该校首届高考复读新生。
俞婧雯:倔强而自信地只报考国防科大
来自贵州的俞婧雯生于军人世家,上军校是她的最大梦想。考取国防科大,她志在必得。2014年高考填志愿时,她倔强而自信地只报了国防科大。
事与愿违。鏖战之后,俞婧雯因2分之差与国防科大失之交臂。全力一击而不中,俞婧雯几近崩溃。然而,最令她无法接受的是当时复读生不能考军校的政策规定。
复读的日子一天天过去,但俞婧雯根本学不进去。一天,俞婧雯翻着微信朋友圈,一条信息让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今年新政:复读生可以报考军校了。”她伏在课桌上,喜极而泣。此后,俞婧雯奋起直追,由于过分激动、神经高度紧绷,她连续十几晚失眠。
“想上国防科大,须得智勇双全。”俞婧雯在日记本上写道。她创新学习方法,冷静调整心态,科学安排时间,成绩直线上升。今年8月,她以优异成绩考入国防科大,圆了自己心中的梦。
卢伟:军校梦的主角从“小我”成长为“大我”
“剑+帅”,是来自偏远山区的卢伟心中的军人形象。
2014年高考,因年龄不满17岁,卢伟与军校失之交臂,他选择复读。2014年8月云南昭通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得知消息后,一腔热血的卢伟以志愿者身份第一时间奔赴灾区。“没当上军人,我仍渴望和军人们一起并肩作战,营救受灾群众。”回忆往事,卢伟激动地说。
在鲁甸,卢伟内心受到极大震撼:在食品药品短缺的灾区,一位战士将药品全部给了受灾群众,自己被铁锹砸伤后伤口化脓,右脚肿得比左脚大了一倍,但仍强忍着痛苦拄着树枝继续救援;一位炊事员,连续48小时没合眼,炒菜时突然昏厥;为了争取抢救时间,避免被救出的老人再次摔伤,在泥泞不堪的山路上,官兵们拉拽着担架跪行……从此,“军人”二字在卢伟心中有了更加深刻而伟岸的内涵,从军报国的愿望更加强烈。
今年,卢伟如愿考上国防科大,他说:“从追求‘剑+帅’,到为强军兴国而奋斗,我的军校梦主角已从‘小我’成长为‘大我’。”
于斌:“重启军校梦,成为信息化战场上的尖兵”
新生报到那天,国防科大绿色校园里,新生于斌一身白色海军军装分外醒目。原来,他竟是个“航母兵”。
于斌的军旅情结,源自“千军万马冲锋陷阵,刺刀见红马革裹尸”的武士豪情。为实现它,于斌“曲线参军”:2012年,他考军校落榜,满怀遗憾就读某地方大学。2013年,一则招兵海报使他毅然携笔从戎,成为北海舰队一名新兵,被分配到辽宁舰服役。
以优异成绩完成集训后,第一次踏上高科技装备云集的航母,于斌仿佛“刘姥姥进了大观园”,这也不敢碰、那也不能动。习惯了训练场上猛打猛冲的他,不禁缩手缩脚,“舞台”几乎仅限于几个操作按钮。
一次执行任务,价值上千万元的装备突现故障。情况紧急,于斌按操作规程处理后,故障依然存在,他急得团团转。千钧一发之际,一位军官迅速解决了问题。事后,于斌心中五味杂陈——在信息化战场上,一个公式的威力也许不亚于一枚原子弹;信息化的惊雷,起于无声无形,却瞬间毙敌于千里之外……想到这些,于斌下定决心:“重启军校梦,成为信息化战场上的尖兵。”
在完成部队任务之余,于斌抓紧一切时间学习,今年6月以舰队第一的成绩成为同批士兵中考取国防科大的“独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