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10月27日 星期二

    厦门翔安:社区书香浓

    作者:本报记者 马跃华 本报通讯员 林瑞声 《光明日报》( 2015年10月27日 07版)

        不久前,厦门市翔安区云头村一间古色古香“教室”的里里外外都挤满了人。这是社区书院“进驻”云头村后的一个新景象。一段时间来,翔安把成立社区书院作为一项为民办实事的新举措,请来各领域的专家学者、“本土”人才等,开展村民们感兴趣的、提升村民精神文化的活动和课程,从而把社区书院打造成居民协商议事的平台、共同学习成长的载体和培育共同精神的课堂。

     

    传“古风”焕发新活力

     

        莲塘社区书院设在一座清幽典雅的古厝里,文院武堂前后相依,颇具历史文化韵味。在这个拥有六百多年历史的古村落里,流传着耕读传承、尊师重教的风气,延绵着“强身健体,保卫家园”的“武脉”。

     

        位于马巷镇闹市区的舫山书院,是一个建于清朝同治六年的古建筑。不久前的一个上午,随着红盖头缓缓落下,写着“后亭社区书院”字样的牌匾露了出来,古老的舫山书院,焕发出新的活力。近年来,舫山书院陆续被厦门市委宣传部授予“厦门市道德讲堂”示范点和“厦门市市级理论进基层”示范点。

     

        翔安社区书院有的设置在古朴风貌的古厝、古建筑里,有的设置在村支部里,有的利用旧村部,融入“三海一侨”元素,即“海鲜”、“海港”、“海防”、侨乡文化,打造特色书院,让社区书院多了几分文化气息。

     

    “接地气”激发兴奋点

     

        在翔安社区书院里,本土乡贤李增为先生讲授《弘扬历史文化,建设美丽澳头》,当地人讲当地的历史故事,村民们听得津津有味。马巷老年人活动中心常务副主任陈剑基带来了“养生与保健”课程,社区老人们仔细聆听、认真感悟,像刚入学的小学生。

     

        下红壁社区书院里关于民俗话题的课程,让浓浓的闽南文化气息在修饰一新的书院里流淌。“村里第一次举办书院课堂,大家都觉得很新鲜,民俗文化就是源于生活,贴近生活的,讲的内容很实用。”翔安下红壁村村民谢先生说。

     

        如此“接地气”的课堂,激发了村民的“兴奋点”,村民对社区有了更多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最近不少村民,热衷于当“导游”,甚至面对问路的陌生人,他们都会兴致勃勃地描绘起家乡的美,细数着这段时间生活上的变化。

     

    “文化味儿”成为新追求

     

        如今的翔安五个镇街到处书声琅琅、书香飘逸。不仅改变了翔安区广袤乡村的容颜,而且更让普通老百姓的心灵得到了一次涤荡和升华。

     

        在翔安社区书院里,有的开展民俗文化、烹饪、广场舞、插花培训,还有时下热门的股票分析和理财投资等课程;有的根据村民需求,精心设置养生保健、如何防溺水等20个课程。翔安提供的15门通用课程则包含了网购、微信使用等新鲜事,这些课程为广大村民提供了丰富的精神盛宴。

     

        教授这些课程的老师有高校教授、养生专家、教育专家,也有社区里的才艺达人。“我是退休老师,下一步我打算组织大家学习舞蹈,丰富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我是大学生村官,我想发挥自己的特长,通过书院开办寒暑假学生兴趣爱好班。”如今,越来越多的群众参与到社区书院的运行中来。

     

        谈笑有鸿儒,“文化味儿”成了翔安人的新追求。翔安力争在今年内,在全区每个镇(街)都开办若干个社区书院。

     

        (本报记者 马跃华 本报通讯员 林瑞声)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