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10月26日 星期一

    国有林场改革故事

    “绿”和“美”的追求

    ——山西国有林场生态探索

    作者:本报记者 李慧 李建斌 《光明日报》( 2015年10月26日 08版)

        这是一片以“黄”和“灰”为底色的土地,但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从未放弃过对“绿”和“美”的追求。65年间,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的山西省右玉县坚持不懈地植树造林,最终从“不毛之地”蜕变成了“塞上绿洲”,森林覆盖率从0.3%上升到54%。

     

    一位退休场长眼中的生态变迁

     

        深秋,右玉县油坊国有林场里,小叶杨叶片泛着金黄,翠绿松柏穿梭其中,层层叠翠。但六十多年前,这里还是“风起黄沙飞,雨落洪成灾”,沙进人退,民生艰难。油坊林场原场长张宏世亲历了这场生态变革。

     

        右玉距毛乌素沙漠不足100公里,又是晋蒙交界的风口,土地沙化面积高达76%,种树绝非易事。“右玉种树最大的困难是缺水,肩挑马驮提水上山,常常一担浇下去,瞬间就没了影。”张宏世说,头两年,林场职工在沙地不停地种树,结果辛苦种下的树不是被大风连根刮起,就是被黄沙掩埋。在树种选择上,只有小叶杨活了下来。

     

        谈到种树的艰难,张宏世感慨,右玉低温能到零下40摄氏度,冬天一冻,树就“啪”的一声裂开了,除了小叶杨,其他树种都难以立足。林场职工和当地干部群众艰难探索,最终确定了乔灌木联合固沙的办法,大面积种植沙棘、柠条等耐旱固沙植物,林草结合、立体种植,才实现了“绿龙锁黄沙”。

     

        “经过多年的生态建设,这里的环境有了大改观,很多原来成活不了的树现在都能活了,如今林场还种起了连翘。今年春天,就刮了一次沙尘。”张宏世说。

     

        小叶杨树阻止了沙漠东移南侵,起到了调节气候、保持水土、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如今,大多数小叶杨树已经退化,变成病虫害频发的“小老树”。国有林场的职工和科技工作者又开始改造“小老树”,在小叶杨树下栽植樟子松、油松等,实现针阔混交、乔灌混交,建立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

     

    一位在职工人心中的林场改革

     

        从1980年至今,54岁的胡岗已在山西金沙滩林场安疃管护站工作了25个年头。他对国有林场改革有着新的期待。“目前,我们林场待遇还不错,管护站的生活条件也很好,希望未来改革能够给林场建设带来更多好处,给职工带来更多福利。”胡岗说。

     

        10月8日,山西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第十三次会议,审议讨论《山西省国有林场改革实施方案》。未来,山西国有林场改革中努力“增面积、增蓄积、增覆盖,加强资源保护、加强资源培育、加强资源管理”,同时努力增进林场职工福祉。

     

        “目前山西国有林场绝大部分还是自收自支性质,与所承担的生态建设职责任务不相适应。”山西省国有林管理局信息产业科科长卢居峰表示,山西全省现有36个全额财政保障林场,67个差额预算林场,164个自收自支林场(其中省直136个)没有固定保障,林场的生存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国有林场保护着全省最精华的森林资源,需要完善政策保障。”卢居峰说,应加大对林场基本公共服务的政策支持力度,促进林场与周边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同时,可以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等措施,带动社会和林农造林积极性,让绿色和生机更好地延续。

     

        (本报记者 李慧 李建斌)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