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10月25日 星期日

    锐评

    说说朴槿惠的大外交思维

    作者:陆忠伟 《光明日报》( 2015年10月25日 05版)

        近期,韩国外交急鼓繁弦,旋律清晰,刻画出朴槿惠总统的外交方向和重点。治国安邦、合纵连横需要思想导航。显然,青瓦台践行的“首尔进程”外交战略思想重视韩中、韩朝、韩美这三对关系,视之为关乎朝鲜半岛及东北亚安全棋局的锁钥,故而权衡掂量、谋定后动,近一段时间做得有声有色。

        一周前,朴槿惠访问美国,与美国总统奥巴马进行了两人间的第四次会晤。朝鲜问题、韩国加入TPP之前景固然是主要议题,平息盟友对“韩国向中国倾斜”的焦虑,也是此访不言而喻的用意。

        朴槿惠执政以来,韩中两国一直维系着“史上最好”关系。双边合作亮点纷呈、可圈可点。朴槿惠9月访华,乃首位韩国总统出席中国阅兵庆典,其意义丝毫不亚于朴槿惠2013年7月对中国的“心信之旅”。观察者由此访可见,韩国历史上首位女总统的气度、胸怀、视野、志向之大。

        朴槿惠北京之行,两国元首举行第六次会晤,是青瓦台根据国家利益而定,是基于对韩中关系乃至朝鲜半岛局势的理性认识。这种常态化、高级别会晤,既合于两国今日战略合作之“义”,亦发乎中韩在抗战期间携手反帝反殖之“情”。

        中韩两国发展关系有各自的内在动力,以及对地区安全的整体考虑。中韩对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历史的认识定性基本相同,对朝鲜半岛局势的研判多有吻合。别人再怎么说三道四,也难以动摇两国的战略合作定力。“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习近平主席在对外交往中引用的这句中国古话,同样适用于中韩关系:基于道义、同舟共济,人之交如是,国之交亦如是。

        对朴槿惠北京之行,有第三者悻悻然,挑拨离间称,“韩国对华倾斜令美国头疼”,此乃“韩美同盟分裂的信号”。美国心里爽不爽另当别论,但战略界多数人认为,鉴于韩美同盟是韩外交重中之重,首尔与华盛顿的关系不至于因此“产生破坏性影响”。

        实际上,韩美关系互动频密。美国国务卿约翰·克里5月12日访韩,双方就强化同盟、对朝施压进行对表、定调,认为朝鲜“不对称作战能力”对地区安全的威胁日益加重,“为引导朝鲜发生变化,应更为战略性地、创意性地努力”。

        这种“努力”不明智地“武化”成系列军演:5月,韩美海军在济州岛近海举行了史上最大规模反潜演习。6月,韩美签署新版“作战计划5015”,提出可先发制人打击。8月,“乙支自由卫士”联合军演如期启动,雷打不动。不能不说,这些演习破坏元素多、军事色彩浓,被朝鲜视为“宣战”。一旦擦枪走火,势将致半岛和平“一失”而“万无”,韩朝最遭殃。

        美韩关系“秀恩爱”,自然使人联想到中韩关系。战略界有观点视这两对关系为“零和”关系:美韩关系的进展势将“矮化”中韩关系。但很明显的是,韩同时也加大发展对华关系的力度,以形成韩美、韩中关系彼此“水涨船高”的格局。朴槿惠9月访华并出席中国阅兵式,10月接踵访美举行韩美峰会,遵循了青瓦台“多边外交”的思维。

        韩朝关系不久前可谓峰回路转,从“火力战”“心理战”变为“口水战”。双方的高级别会谈谈出了柳暗花明新气象,拿出了中看又中用的六点协议,化解了双方一触即发的危机。

        青瓦台国家安保室室长金宽镇认为,协议化危为机,为韩朝关系创造了“新时期”,并表示朝方的道歉“很有意义”。朝鲜方面认为,协议具有里程碑意义,为北南关系和解互信提供了重要转折机会。可见,这是一个“双赢”结局。

        战略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此次对话为改变迄今韩朝双方摩擦和报复的恶性循环,实现对话与交流的良性循环提供了重要契机;为实现两国领导人会谈推开了一道门。韩国此轮外交灵活且强硬、宽宏又有原则,凸显了“朴槿惠外交”风格:外圆内方、有节有度,颇具大外交思维。       

        (作者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原院长)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