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10月25日 星期日

    中国少数民族影像志·家乡的金秋

    巍山秋来望

    作者:张树禄/撰文 杨念/摄影 《光明日报》( 2015年10月25日 12版)
    田间劳作
    回族绣女
    彝家饰品
    生态果园
    家有特产
    秋夜之舞
    清真面片
    核桃加工
    晒谷场
    鲜豆上市
    古楼小摊

        金秋之际,云南省大理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乡村田野稻谷飘香,田间地头一派丰收繁忙的喜人景象。巍山县委书记常于忠介绍说:“巍山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县,全县的创建工作让巍山光彩边疆。”

        走进永建镇永和村委会下西莲花村,村民们正在广场上使用木耙晾晒自家丰收的稻谷。下西莲花村是一个回族聚居村,也是巍山县民族团结示范村。村里常年从丽江、中甸等地收购核桃、中药材等进行加工销售,每年加工核桃2000多吨,贸易额达5000多万元。村发展互助社社长马英说:“互助社通过政府补助加社员入股的方式,筹集互助金,解决了社员经营资金紧缺难题。”核桃加工是马寿军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秋天到了,他家种植的红豆杉第一次结出了红彤彤的果实,前来观赏的村民说:“我们的生活就像红豆杉一样,会一天比一天红火。”

        禾谷村村民赵玉录利用村里丰富的稻草资源,常年在家里编织草墩,她编织的草墩外形美观、经济实惠,吸引了外地游客和附近村民前来购买,每年经济收入达3万多元。

        来到永胜村委会回辉登村农户家中,正在缝制门帘的回族村民朱敏谦告诉我们:“2006年村里成立了永胜村刺绣协会,注册有‘回绣’牌商标,自己缝制的服饰、挂件、床单等刺绣产品已经卖到了甘肃、宁夏、四川,以及沙特阿拉伯、叙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目前,永胜村通过“支部+协会+农户”的运营模式,成功闯出了一条“回绣”市场增收路,刺绣产品总产值达500多万元,带动当地近千名妇女就业。

        位于回辉登村的偰氏清真面片馆,在当地小有名气。时下正是秋收农忙季节,附近劳作的村民都会到面馆吃碗面片当午餐,不少外地游客也会慕名前来品尝美食。

        国家级森林公园和国家4A级旅游景区巍宝山是全国道教名山,南诏土主庙是全国彝族同胞寻根祭祖的地方,唐朝初年南诏国王细奴逻就牧耕于此地。巍宝山古木葱茏,道观林立,苍松翠柏众多,道家养生茶独具特色,古建雕刻精品荟萃,是世界各地游客秋游登高、问道名山的天然“大氧吧”。在这里,生态果园主人徐志同发展生态红雪梨种植和生态香猪养殖,今年秋季,他的200亩生态红雪梨喜获丰收,300多头生态香猪也卖了个好价钱。

        巍山县县长王利伟介绍,作为一个以传统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大县,县委县政府围绕“烤烟、畜牧、林果、工业、旅游”五大支柱产业,努力使传统农业向现代高效农业转变。

        巍山历来是文献名邦,为庆祝丰收的节日,近两年连续举办了“寻根南诏,品味巍山”走进美丽家园摄影艺术展,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秋日之夜,古城皓月当空,歌舞飞扬,各族群众在文献广场载歌载舞,表达着丰收的喜悦之情。当地民间艺术家朱骝有这样一首描写巍山秋天的诗:“北川夕照笼轻纱,古镇新容映晚霞。灯下吟诗敲字句,花间避暑话桑麻。熏风习习精神爽,秋月皎皎笑语哗。到处歌声呈淑景,人生逢此乐无涯。”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