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10月23日 星期五

    卢嘉锡与福州大学的不解之缘

    作者:陈永正 付贤智 《光明日报》( 2015年10月23日 10版)
    卢嘉锡(中)悉心指导福州大学青年教师。资料图片
    1996年卢嘉锡为福州大学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学科题词。资料图片

        今年是我国著名科学家卢嘉锡院士100周年诞辰。卢嘉锡是我国结构化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曾先后担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鲜为人知的是,卢嘉锡还是一位教育家,不仅曾担任厦门大学理学院院长,还是福州大学的创立者之一——1960年至1981年,卢嘉锡担任福州大学教授、副校长;1982年起,卢先生终生担任福州大学的名誉校长。为纪念这位杰出的科学家、教育家,本期特刊登由福州大学党委书记陈永正、校长付贤智撰写的文章。

     

    不计得失 欣然受命

     

        1958年,福建省决定在福州创办一所工科大学,1960年,省委任命卢嘉锡先生为福州大学副校长。时年卢嘉锡先生45岁,年富力强,在厦门大学的事业已有坚实的基础,但他还是欣然接受了福大副校长这个工作重任。

     

        1960年8月初,卢嘉锡先生刚到福大时,规划中的校园实际上还是一片水田,学生在临时搭盖的竹棚餐厅里吃饭,上课做实验就挤在几间简易教室和尚未装修好的宿舍卫生间及凉台上,紧邻的西禅寺的部分房间被借来充当临时图书馆,附近军队医院腾出的药房、病房,被辟为实验室和教工宿舍……晚年卢嘉锡曾回忆:“初到福州时,住无宿舍,食无膳厅;教学上,缺师资、缺教室;科研上,缺人才、缺设备,一穷二白,一切都得从零开始,真是困难重重啊。”

     

        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卢嘉锡先生作为知名的教授和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舍弃厦门大学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义无反顾地来到刚刚创办、一切都要从零开始的福州大学,在师生中有很强的示范作用和号召力,对学校的创办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大胆布局 理工结合

     

        福州大学创办之初,全国高校专业设置的基本布局是理工分校。卢嘉锡先生则主张,福州大学应当理工合校。他认为,“好的工科都是与好的理科有密切的相互依存的关系”。当时的高教部和福建省委、省政府听取并支持卢嘉锡的意见,福州大学迅速建立起数、理、化等理科系,与机械、化工、电机、矿冶等工科系一起构成理工结合的办学格局。

     

        1962年国家经济困难时期,福州大学面临“下马不下马”的问题,而理科专业首当其冲。卢嘉锡和张孤梅等校领导联名上书福建省委,力陈继续办好福州大学、保留理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他说:“现在如果保留福大,可是把整个理科调走,无疑对我省唯一的多科性高等工科院校成为一个较高水平的高等院校将是一个很不利的做法。”由于卢嘉锡先生当时在福建教育界和科技界的威望和影响,福建省委、省政府采纳了他的正确意见,1962年7月正式下文通知,“福州大学继续办下去,并保留理科”。正是在他的倡导和坚持之下,福州大学的一个重要的鲜明的办学特色——理工结合、多学科协调发展,在建校之初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殚精竭虑 培育师资

     

        建校初期,师资匮乏是学校发展的“拦路虎”,卢嘉锡先生亲自出面,联系、动员一批省内外重点大学的骨干教师到福大工作。如,冒着风险把错划成右派的厦门大学物理系原主任黄席棠教授及其夫人高怀蓉教授调到福大,这件事让卢嘉锡在“文革”中屡被批斗;担任福州大学校长八年之久的黄金陵教授也是卢嘉锡先生设法调到福大的。

     

        卢嘉锡先生还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在繁忙的工作中挤出时间,为化学化工系青年教师讲授《群论》和《高等无机化学》两门课程,20世纪90年代担任福大化学系主任的黄健全教授曾回忆:这两门高水平的课程“使听课者获益终身”。

     

        卢嘉锡当年的学生、助手和他指导的青年教师,有不少人至今还保存着经卢嘉锡修改过的论文、作业或学术报告。黄金陵教授在回忆文章中说,他手头还保存着数份三十多年前经卢先生修改过的论文底稿。这些稿子随着岁月的流逝,如今纸质变黄了、字迹淡漠了,然而卢先生那种认真细致、一丝不苟的严谨治学精神,仍跃然纸上。

     

    高瞻远瞩 紧抓科研

     

        福州大学科研工作的开端和发轫是卢嘉锡先生完成的。

     

        建校之初的福大,开展科研工作面临着重重困难。卢嘉锡先生发动、组织各系的教授从国家部委、中国科学院及福建省相关的产业部门承接课题、争取经费,还利用自己在中科院系统广泛的联系和影响,亲自出面做工作,争取科研项目。他同时要求教师要做到教学科研紧密结合,互相促进;并建立了福大教师与中科院物构所科研人员互相兼职的制度,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

     

        卢嘉锡先生十分注重校园科研文化的营造。1961年,由卢嘉锡亲自主持筹办工作的《福州大学学报》创刊号正式出版,卢嘉锡在创刊号上发表了题为《略谈有关共振论的一些问题》的论文,被《文汇报》全文转发,在学术界引起很大反响。《福州大学学报》凝聚着卢嘉锡大量的心血和殷切的希望,活跃了校园的学术文化,使福大的科研成果成功地推向社会,在学术界产生影响。1978年1月,“文革”中停刊八年之久的《福州大学学报》复刊,卢嘉锡仍任总编辑。

     

        1978年3月18日,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召开。卢嘉锡先生亲自组建并长期在其中工作的化学化工系物理化学教研组被大会评为先进集体,两个合作科研项目获大会成果奖。同年召开的福建省科学大会上,福大有50个项目获奖。卢嘉锡先生开创的福州大学的科研事业开始进入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到1987年,福大有150个科研项目获得国家部委或省级的奖项,其中魏可镁等研制的a—110型氨合成催化剂获1983年国家发明三等奖,这是福大科研项目首次跻身国家科技三大奖行列。此后,魏可镁领衔的科研团队在化肥催化剂研究领域不断攻城略地,多次获得国家科技三大奖,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卢嘉锡先生高瞻远瞩,大胆布局,为福大的科研工作赢得了先机。今天福大科研硕果累累,实力不断增强,卢嘉锡先生一手创立的物理化学学科也早已发展为全国重点学科。

     

    情系福大 激励后人

     

        1981年,卢嘉锡先生被推选为中国科学院院长,1988年起他先后担任了中国农工党中央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要职。他赴京任职后,仍时时关注福州大学的改革与发展,欣然受聘担任福州大学名誉校长之职,继续为学校的发展作出贡献。

     

        20世纪90年代,卢嘉锡先生极力促成福州大学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行列,指导学校向高层次、高水平的综合性大学发展。

     

        卢嘉锡先生赴京20年间,一有机会回到福建,他都会到学校走一走、看一看,为学校的办学和人才培养提出许多独到的见解。每每走在绿树成荫的校园大道上,看着林立的教学和科研大楼、路上朝气蓬勃的青年学子,他的脸上都会浮现欣慰的笑容。他曾在《芬芳桃李话当年》一书的序言中满怀深情地希望:“愿大家继承老一辈艰苦创业的精神,发扬福大人的优良传统,继往开来,努力工作,去迎接更加伟大的新世纪。”

     

        2001年6月,卢嘉锡先生不幸因病逝世,临终前,他叮嘱家人,灵车环绕福州大学一周。2003年,以卢嘉锡先生为代表的“嘉锡精神”被正式确立为福州大学的校园精神,从此成为一盏指引学校和全体师生员工建设高水平大学的指路明灯。

     

        2003年福州大学会同中科院、厦门大学等单位遵循卢嘉锡先生的遗愿共同发起创立了卢嘉锡科学教育基金会,迄今为止,基金会共评出3名优秀化学奖和100多名优秀导师、研究生奖。

     

        奉献成就事业,精神凝聚力量。在福州大学五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卢嘉锡先生与“嘉锡精神”在学校的发展壮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卢嘉锡先生谦逊宽阔的胸襟、无私奉献的崇高品格和严谨求实的治学治校精神是他留给福州大学的丰厚遗产。今后,“嘉锡精神”必将在福大师生中代代传承与弘扬,使这所由卢嘉锡先生奠基的学府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进发!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