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10月22日 星期四

    聚焦青运会

    文化之花绽放青运村

    作者:本报记者 高建进 侯珂珂 王东 《光明日报》( 2015年10月22日 09版)

        第一届全国青运会不但是年轻运动员竞技的舞台,也是青少年文化交流的平台。这些天,在福州海峡奥体中心,数千名参赛运动员展开角逐;而在其居住的青运村里,他们还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运动员们认真地体验,开心地学习。文化之花在青运村绽放,让青运健儿们在向更高更快更强迈进的同时,也收获了知识,开阔了视野,赢得了友谊。

        走进赛场旁的青运村,最热闹的地方当属这里的文化广场。广场上有两排棕色小木屋,分别是十个青少年文化创意小屋和十个“海丝”文化小屋。它们由福州的中学及大中专院校学生设计制作,为赛场下的运动员提供体验和服务。其中文化创意小屋通过新媒体技术、3D技术和同学们的DIY,为运动员带来新奇、鲜活的创意体验。而海丝文化小屋则通过图文、视频、实物、表演等呈现“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科技、艺术、文化和未来发展,突出浓厚的地域特色。

        在福州十八中师生设立的“善化书院”里,河南队游泳选手司宇轩等人正饶有兴趣地观看同学们的表演。这个文化创意小屋主要介绍福州书院历史变迁,结合“礼、乐、射、御、书、数”的古代六艺,同学们身着汉服展示古代礼仪。“汉服真是太优雅了,表演的‘六艺’也很精彩。在这里领略到中国的传统文化,确实是一种难得的享受。”司宇轩这样说。随后,伴随着悠扬的古筝,同学们在扇面上现场作画赠予运动员。拿着自己的同龄人制作的小礼物,运动员们都十分开心。

        “青运会选手是13岁到21岁的青少年,正处于求知欲望浓厚的阶段。在开展体育竞赛的同时,突出文化教育交流,是青运会的宗旨和应有之义。”青运会组委会文教部综合处处长陈红这样表示。她告诉记者,青运村文化广场每晚5点到9点半向运动员开放。“运动员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非常高,这二十个文化小屋,天天晚上都是人气爆棚。”青运村副村长陈甦说,自青运村开村以来,已有13000多人次的运动员参与到文化小屋的活动中来。

        运动员周立琴告诉记者,自己每晚都会选择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到青运村文化小屋里逛一逛。“这里的‘屋主’都是和我们同龄的大中学生。来到这里,既可以做赛前赛后的放松,也是很好的学习和体验,更是非常难得的交流和沟通的机会。”

        (本报福州10月21日电 本报记者 高建进 侯珂珂 王东)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