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10月20日 星期二

    一所“心系”海洋的大学

    ——与淮海工学院党委书记赵炳起一席谈

    作者:本报记者 郑晋鸣 《光明日报》( 2015年10月20日 06版)

        一所高校的发展要与地方经济的特色相结合,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所学校能否承担起社会责任。地处“一带一路”交汇点的港城,江苏淮海工学院如何找准定位,与连云港海洋经济的特色相结合,发挥高校对区域经济的支撑作用?近日,记者走进淮海工学院,与该校党委书记赵炳起“促膝深谈”。

        连云港区域优势十分明显:拥有200多公里的海岸线和160万亩的沿海滩涂。赵炳起深知,要发挥这样得天独厚的优势,江苏的海洋高等教育必须加强。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开发海洋,教育先行。淮海工学院做足‘海’文章,对所有专业都围绕海洋作了调整。在目前的62个专业里,2/3以上非海洋专业开设了海洋课程,1/3以上专业增设了涉海方向。”赵炳起说,淮工以“海洋科学”学科为依托,在传统专业的基础上,针对江苏沿海产业发展需要,新开设了船舶与海洋工程、水族科学与技术等涉海专业,现已成为江苏省海洋学科门类最齐全、几乎覆盖江苏所有海洋产业门类的高校。令赵炳起自豪的是,30年来,已有近10万名涉海专业毕业生投身江苏沿海开发的大潮。

        培养高素质海洋人才、发展海洋经济,离不开科研平台的搭建与高层次人才的引进。赵炳起说,淮工在这方面的投入从来不遗余力,近年来,江苏省海洋资源开发研究院、江苏省海洋经济研究中心、江苏省沿海特色水产品加工研究开发中心等涉海科研平台先后建立。其中江苏省海洋资源开发研究院吸引来了国内12个创新团队和研发机构,共126位专家,其中院士1人,正高职称36人,博士57人,很快占领了江苏海洋化工、水产养殖等领域的科研制高点,成为江苏沿海开发的“智囊团”和“领头羊”。

        作为一所贴近海洋的大学,淮海工学院始终不忘自己的使命。赵炳起举了这样一个例子:赣榆区是闻名全国的“河蟹育苗之乡”和“万亩梭子蟹养殖基地”。几年前,该校教授阎斌伦率领团队成员研究鱼虾立体混养模式,不仅增加了产量、效益,还实现了海水池塘养殖的“零排放”。他把科研成果送到赣榆沿海养殖一线,给渔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老百姓都亲切地称他为“渔民教授”。

        “大学,应该心系国家富强,勇担社会重任。”谈及大学的担当与职责,赵炳起言语中满是自豪与自信,他告诉记者,近年来,随着江苏沿海开发战略的实施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开启,学校主动走出“象牙塔”,发展海洋科学技术研究,加快成果转化,充分发挥海洋文化的辐射和引领作用,将校地合作不断向纵深推进。如今,淮海工学院已经成为江苏沿海经济发展不折不扣的重要“引擎”。

        (本报记者 郑晋鸣)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