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10月19日 星期一

    苏州工业园区:打造中国开放创新样本

    作者:本报记者 苏雁 本报通讯员 王阳 《光明日报》( 2015年10月19日 04版)

        日前,国务院印发《关于苏州工业园区开展开放创新综合试验总体方案的批复》,同意在苏州工业园区开展开放创新综合试验,为国家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提供经验。

        此次批复明确,苏州工业园区将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主动对接自由贸易试验区并积极复制成功经验,以建设中国开发区升级版、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和国际化开放合作示范区为发展目标,着力构筑“开放合作示范平台、产业优化升级示范平台、国际化创新驱动示范平台、体制改革示范平台和城市综合治理示范平台”这五大平台。

        苏州市委常委、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王翔告诉记者,开发建设20多年来,苏州工业园区积极探索新型工业化、经济国际化、城市现代化互动并进发展之路,已成为我国对外开放重要窗口和中外经济技术互利合作的成功典范。未来,苏州工业园区怎么转型发展?“要进行‘开放创新综合试验’。”王翔说。

        从事IT行业的李宇,要在苏州工业园区创办一家数据管理公司。令李宇没想到的是,办手续如此便捷。“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只要到园区一站式服务中心的联办窗口就可以一次搞定。”李宇很是感慨。

        原来,前不久,苏州工业园区成立行政审批局,将原来涉及近30个处室、80多人、16枚审批印章,精简为3个业务处室、16名审批人员、1枚审批专用章。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杨知评认为:“政府在管理中要找到自己恰当的位置。良好的经济机构,特别是公共部门,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按照“小政府、大社会,小机构、大服务”和“精简、统一、效能”改革导向,苏州工业园区探索构建大规划建设、大经济发展、大文化管理、大行政执法、大市场监管等大部门制工作格局。同时,制定出台政府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进一步规范和明确权力运行流程,强化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近年来,苏州工业园区加大政策、资源等倾斜力度,累计建成各类科技载体超360万平方米、公共技术服务平台30多个、国家级创新基地20多个,国际科技园、创意产业园、苏州纳米城等创新集群基本形成。2014年6月,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创业长廊正式运营。一年多时间,这条长廊已集聚24家创服机构,成为中国创业创新的新地标和新风向标。

        “将园区建设成高水平的开放合作示范平台和产业优化升级的示范平台,可以让大鱼在这里游得更好。”王翔表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风气在这里已蔚然成风。目前,苏州工业园区正探索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构建创新驱动发展新模式,将园区打造成国际化的创新驱动示范平台。

        产业和城市融合互动,是“园区经验”的重要内涵。苏州工业园区通过工业化快速发展,带动城市化快速推进,又通过城市化、现代化的快速提升,来支撑高端要素的集聚和产业的优化升级,实现产业与城市的良性互动、共生共融。

        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20多年来,苏州工业园区因环境因素而被一票否决的项目有200多个,涉及投资总额超过10亿美元。在美丽的金鸡湖畔,商业地标拔地而起,配套服务星罗棋布。278平方公里土地已被优化为金融商贸区、国际商务区、科教创新区、阳澄湖半岛旅游度假区等功能板块,实现了生产与生活的合理布局。

        开放、创新,已然成了苏州工业园区的内在基因。王翔说,作为全国首个开展开放创新综合试验区域,苏州工业园区将通过五个平台建设,努力成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排头兵,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新模式的示范样本,在改革试验、开放创新中再探新路。

        (本报记者 苏雁 本报通讯员 王阳)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