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10月17日电(记者董城、张景华)“几乎每个创业者都遭遇过人生挫折。当年走到低谷时,共产党究竟是怎样起死回生的?”2015年国庆节后,记者随机走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昌平校区的一间课堂,青年思想政治课教师高宁的一句提问,吸引了百余位同学的注意力。
连日来,记者在北京多所高校聆听思想政治课,感到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不仅“活”了起来,更“火”了起来。在北京大学的本科生思政课上,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孙蚌珠讲课完毕,身边总有很多同学不走,围着老师讨论问题。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则向记者透露,该校《毛泽东思想概论》登陆国际知名慕课平台不久,就吸引到全球130个国家3000多人选课,其中美国人最多。
思政课堂备受大学生追捧,北京各大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师队伍的职业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显著提升。
“要让‘马院’的牌子强起来,急需一股深沉而持久的力量。”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艾四林教授坦言,长期以来,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经费资源不足、教师“寄居”其他学院地位尴尬,获得校内外课题与资源十分困难。
为了全面加强北京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研究宣传工作,切实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研究水平,北京市委常委会在2015年新学期到来之前,讨论通过了《关于全面加强北京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研究宣传的实施意见》。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研究宣传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负责人表示,提升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地位,是文件的基本精神之一。北京市决定从2015年起,每年投入2亿元,大力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研究宣传工作。
今后,北京市将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提升计划,重点建设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有影响力的“马院”,并对全市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教师进行全员轮训。与此同时,大力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计划,实现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中心的多学科协同,推出系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
进入新学年,北京各大高校的书记校长将定期深入思政理论课堂听课,亲自为师生讲一次党课或专题讲座,此举将作为一项长期制度落实下来。
在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安龙以“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讲了一堂党课,受到300余名本科生的欢迎。该校党委书记吴建伟认为,要让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进入学生头脑,高校党政一把手理应发挥“领衔”作用。
为了让广大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师的腰杆真正硬起来,北京市决定为高校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提供坚实人才保障。这些真招实招包括加大对一线专职思政课教师的政府激励力度,加大马克思主义理论后备人才的培育,彻底改变过去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学科地位、学术地位,把马克思主义真正上升到领航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