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吕品田出现在“中俄油画艺术创作高级研修班”结业典礼与展览开幕式上。今年56岁的他精瘦,皮肤黝黑,头发往后梳着,笑起来,镜片后面的双眸,闪烁着温和而狡黠的光。他的身上混合着优雅的书卷气和田间劳作者的干练朴实。他是我国美术理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专家,在民俗文化、民间美术、工艺美术、中外当代美术、非遗保护等诸多方面都有建树。
英国思想家以赛亚·柏林在分析俄国思想家时,把他们分为狐狸和刺猬两种类型。依据的是古希腊诗人阿基洛克斯所说:“狐狸多知,而刺猬有一大知。”一类思想家像狐狸,知道得多,样样都懂,把世界当作一个复杂的整体来看待;一类思想家像刺猬,知道的少,但归纳力强,把复杂的世界简化成一条基本的理念,认为万变不离其宗。
在学术研究上,可以说吕品田既有狐狸般的“多知”,又有刺猬式的理论归纳能力。但是要找出最像他的一种动物,“八爪鱼”可能更合适。八爪鱼把它强有力的吸盘伸向多个领域,每个领域都不是浅尝辄止,虽然表面上触手多而杂,但是由一个大脑控制,都是围绕一个主题,多而有序。
吕品田“八爪鱼”的功夫,从少年时代就开始练起。上小学时,吕品田就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表露出很高的天赋。1974年,还是高一学生的他,被当地文化馆选拔参加工农兵美术创作学习班。在那里,他“转益多师”,向文化馆的老师和民间的高手学习。上大学之前,他的美术创作就涉及国画、油画、版画、宣传画等,在大量的美术实践中,他的绘画功底和创作能力得到快速提高。后来他虽然把主要精力转向了理论批评,但是并没有放弃创作。得益于丹青之功,他的美术评论往往能直抵要害。他的《漫游的存在》,是评论20世纪90年代新生代美术现象的经典之作。
1977年,18岁的吕品田考入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成为“文革”后第一批大学生。四年的学习,拓展了他的艺术视野。在学习陶瓷美术设计的过程中,他接触到现代工业设计、传统手工艺和民间美术等有别于纯审美的艺术形态。他认识到,艺术和社会生活的更广泛的联系。
大学毕业后,吕品田被分配到轻工业部工艺美术总公司,从事全国美术陶瓷的宏观生产管理。他掌握了全国工艺美术行业的信息,同时也考察了很多工艺美术企业,对传统手工技艺及生产流程有较为全面深入的了解。这方面的工作经验以及所掌握的第一手资料,为他后来的学术研究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在师从王朝闻读研究生期间,他又把触角伸向民间美术领域,完成了硕士论文《民间美术的灵魂》,沿这篇论文的核心思想,完成了他最重要的一部学术著作《中国民间美术观念》。研究生毕业后,吕品田除主要从事民间美术和工艺美术理论研究外,他还承担了学术刊物《美术史论》和《美术观察》的编辑工作。
吕品田的论文《动手有功》彰显了“八爪鱼”的综合功夫,他综合了美学、技术哲学、社会学等,由手工艺切入手工劳动人文特性的当代审视,进而引出对文明发展模式的思考。
“诸多现代文明问题和艺术问题,都源自以‘机器’否定‘手’。”他说。因此,他认为,召唤“手”和“手工”重新出场,调整“生产方式”,建设“手工文化”,应该成为21世纪的一个涉及文化结构合理性的重大社会实践主题。在唯科学主义盛行的时代,他力求建构与工业文明互补的价值系统,以诉诸手工的审美实践生成一种文化调节机制,促进人的而非单纯经济的发展。
如今,吕品田不仅是美术评论家和创作者,还承担着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兼研究生院院长的职务。所谓“守土有责”“达则兼济天下”,他认为,在学术研究之外,做好日常事务工作,也是知识分子的职责。学术上的“八爪鱼”,把他强有力的触角伸向了更多的领域,他要为他所热爱的美术事业发挥更大的热量。 (鹿鼎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