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10月14日 星期三

    中国消除贫困奖获奖典型事迹

    拔“穷根”的追梦人

    ——记宁夏吴忠市同心县扶贫办主任马希丰

    作者:本报记者 李慧 庄电一 《光明日报》( 2015年10月14日 04版)

        短短的8年时间里,他帮助2.6万户近11万人从大山深处搬迁出来,从根本上改变了他们的生存环境,拔掉“穷根”,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快车道。

     

        他既是一位扶贫工作者,也是一位“网络红人”,他用博客记录了生态移民搬迁的全过程,记录了一部活生生的移民史和致富史——他就是宁夏吴忠市同心县扶贫办主任马希丰。

     

        移民搬迁,圆群众走出大山梦想

     

        同心县是国家级贫困县,总人口39.85万人,其中回族人口33.7万人,占85.6%,是全国建制县中回族人口最多的县,全县有贫困人口2.6万户9.4万人,占全县农业人口的33.2%。

     

        多年来,为了解决贫困问题,同心县先后启动实施了千村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退耕还林、秦巴项目等一系列工程。但受自然条件等因素制约,这里的群众仍然摆脱不了靠天吃饭的被动境地。

     

        “2008年,我来到刘家川村王彦祥家,他的女人围着破被坐在土炕上不动,我想,这个女人礼节差,来人也不招呼,后来才知道她衣不蔽体,两口子出门换穿一条裤子。都21世纪了,我们的百姓还这么苦,我就是豁出命,也要把他们搬出去。”马希丰博客中的这段话表明了他的心声。

     

        生态移民不论是搬迁户还是安置地老户,都将失去一部分土地,都存在各种顾虑,工作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为了化解矛盾,马希丰每天深入乡村,推心置腹与农民交谈,设身处地与群众算账对比。

     

        8年来,马希丰研究制定了《同心县生态移民工程建设管理办法》《同心县生态移民村规划建设管理办法》等数十项规章制度,协调解决了大量急、难、险、重问题。为完善当地基础设施建设,他盯着建设完成了全县30多个最好的村部、30多所小学,带领干部群众栽种了300多万棵树木。当地群众纷纷称赞说:“老马走过的地方,留下的都是一片绿荫。”

     

        产业富民,帮移民端上“金饭碗”

     

        今年5个月的枸杞采摘期,农民张玲采摘枸杞的收入达1.6万元。“枸杞映红了移民今天的红火日子。”张玲笑着说,采摘季节,妇女、老人、娃娃都进了枸杞园,参与枸杞产业的移民,年人均收入已过万元。

     

        同心县地处六盘山国家特殊困难连片地区,“恢复生态”是当地扶贫的核心词。马希丰深知,与其说同心县的百姓在与贫困抗争不如说他们在与生态抗争,只有恢复生态,有了产业基础,同心老百姓才能从根本上脱贫致富。

     

        2015年3月5日,同心县的移民工作并入扶贫开发办公室后,他深入100个贫困村调研,提出了“观念+生态+产业=富民”的扶贫工作新思路,确定了“七大产业促增收,七大工程保脱贫”的精准扶贫实施方案。“十二五”期间,同心县以下马关镇为核心,在旱作区、生态移民区及河西镇示范带动发展有机枸杞10万亩,年产值可达10亿元,使枸杞产业成为旱塬同心拔“穷根”的支柱产业。

     

        如今,同心县县内共建设20个移民村(点),建设移民安置房18322套,县内外共计搬迁安置移民2.6万户近11万人。

     

        忘我工作,“公家的钱一分都不能装在自己的口袋里”

     

        马希丰从事移民工作以来,把移民工程看成最大的扶贫工程。几年来,他穿着和农民一样的衣服,吃着与他们一样的饭菜,脸晒黑了,身子也消瘦了。

     

        外界有人认为做生态移民有项目、有资金,是一个“肥缺”。但马希丰行事一切从简。每次去银川,他都安排司机买些干粮带在身边,他经管的资金达数十亿元,但却从未给自己报销过一分钱的交通费。

     

        2012年4月,马希丰的妻子查出“透明细胞癌”,他没有因此停下工作。11月,妻子因病去世,送完爱妻第三天,就出现在移民村。他陪妻子赴北京看病,没有报销过一分费用,他常常对干部职工说:“个人的钱可以花到公家上,公家的钱一分都不能装在自己的口袋里。”

     

        马希丰从事移民工作后,在“同心网”开设了“我是一棵小草”的博客,8年多来,他坚持每天上班之前发帖,讲解生态移民政策,记述移民工作的全过程,博客点击量超过100万次,仅马希丰自己撰写的内容就达1000多万字,发的图片超过万张。周围的百姓都说,他用博客搭起了与群众沟通的桥梁,为贫困农民点亮一盏指引未来的明灯。 (本报记者 李 慧 庄电一)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