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潮近年来已经成为社会热点,政府和高校都花了大力气支持大学生创业,大学生创业人数越来越多,然而我们对大学生创业的持续发展关注不够,对创新的深入也不够,很多政策在深度上还需要再下功夫。
鼓励创业,其实还需要更加深入。首先,各种政策的支持怎么也抵挡不住这样一种现实:就业与创业似乎是鱼与熊掌,难以兼得。国内创业与就业之间的“旋转门”没有打通,如果大学生选择了创业,之后的再就业将面临一大堆问题:派遣证、三方协议、工作履历、户口等。其次,以“休学创业”为例:大学生可以休学一年或者两年去创业,但是我们分析一下大学生休学去创业的结果会是怎样。一年后,创业失败了,你可以回学校继续学习,学位没问题;但是如果你创业成功了,你却不能回学校继续学习,拿不到学位证了。家长肯定愿意自己的孩子创业失败,然后乖乖回去读书拿学位。再次,当下你要想注销一个公司往往比成立一个公司还难,工商、税务跑断腿,几经折腾才能办下来。其实,如何判断创业氛围和创业政策好不好,关键不是看成功者,而是看失败者。成功者自然会得到各种荣誉和利益,但是怎么让失败者代价降到最低,这才是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
相比较于创业,其实我们更应强调创新,但这正是我们忽视了的,现在可能有点创业鼓励有余、创新鼓励不足。我们鼓励创业的目的其实并不是为了让有创业精神的学生有好的发展,而是把它变成一种全民运动。我们不能用管理工程的方式来管创新,用搞运动的方式来促创业。创新力是大学生创业的生命力,要鼓励有创业热情和想法的学生去创新,去创业,并不是所有学生都适合创业这条路子。现在部分为了创业而创业、根本没有创新的大学生创业其实是一种资源浪费,个人、家庭、政府投入很多,最后却没有产生效益,也辜负了家长和社会的期望。
强调自主创新,核心不在于面上的创新,我们缺的是蓝海创新和深海创新。现在大量的创业都是浅层次的,都在海面上扑腾,然而深海创新创业才是最难的,并且是真正掌握行业命脉的。以现在很火热的互联网为例,大量创业项目都是在海面上变换一些花样,但真正的互联网的基础技术我们其实是很弱的,更不用说生物医药、航空航天之类的尖端科技的深海创新创业。
(作者均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创新创业中心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