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10月01日 星期四

    杨扬:北京冬奥会将促进中国体育的转型与发展

    作者:本报记者 王东 《光明日报》( 2015年10月01日 05版)

        7月31日,马来西亚吉隆坡,北京申冬奥代表团申办2022年冬奥会的陈述正在进行。身怀六甲的杨扬,作为中国申冬奥代表团的一员,站在陈述席上,平静地讲述着她和奥林匹克的情缘。

        “今天,我的梦想是在我的祖国欢迎全世界的优秀运动员实现他们的奥运梦。我憧憬着越来越多的孩子们参加冬季体育运动,包括我自己的孩子。”这句话对杨扬来说,发自肺腑,“我个人过去30年的故事见证了中国冬季运动的发展。我是一名来自中国东北的普通女孩儿,一个对奥林匹克有着无限激情的普通女孩儿,我的梦想是成为奥运冠军。”这个外表秀气的东北女孩儿,同时也是国际奥委会委员,在那次陈述大会上,她以出色的表现博得场内外的一致好评,也为北京的申办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十多年的运动员生涯里,杨扬曾先后获得过59个世界冠军,并参加了三次冬奥会,在2002年的盐湖城冬奥会上,她夺得了女子短道速滑500米比赛的金牌,成为中国第一位冬奥会冠军,随后她还拿到了1000米比赛的金牌。此外,杨扬还参加过1998年长野和2006年都灵两届冬奥会,也都有奖牌进账。如今的杨扬是国际奥委会委员,也是十二届全国青联副主席。

        从吉隆坡回国后,由于产期临近,杨扬暂时离开了人们的视线。但是,在日前举行的劳伦斯世界体育学会劳伦斯慈善基金会的会议上,她又出现了。

        身为劳伦斯世界体育学会成员的杨扬,志愿用自己的闲暇时间来支持劳伦斯慈善基金会,通过体育来改善青年人的生活。目前劳伦斯慈善基金会在35个国家支持了超过150个体育慈善项目。

        说起此次的北京申冬奥经历,杨扬对自己能参与其中深感荣耀,她说:“那是历史性的一天。继2008年后,时隔14年,中国能够第二次举办奥林匹克赛事,真的是太荣幸了。同时,北京也成为历史上第一个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的城市。”

        她同时也认为,申办冬奥会将对转型中的中国体育带来积极影响,“举办冬奥会对中国的体育发展来说意义重大,因为冬奥会是最好的国家形象宣传形式,它还会吸引更多国人参与到冬季运动中来,大大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继而创造更好的运动条件,形成良性循环。即便不看结果,在申办过程中,也已有更多人关注和参与冬季运动,中国冬季项目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从我的经历来看,这一年来,冬奥会在中国正变得越来越受欢迎。我们的目标是让三千万中国人参与到冬季项目中来。我自己就有两个孩子,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让他们接触冰雪了。”

        杨扬还表示:“奥运精神要传承,中国有一个很庞大的人口基数,这么多人期盼着奥运会,这是一个很好的基础。我们成功举办过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4年南京青奥会,我们有能力顺利举办奥运会。好的传承和发展对奥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至于中国运动员在2022年冬奥会的表现,杨扬表示:“因为我自己是短道速滑项目的运动员,我很希望我们的队员到时候会有好成绩。但是我更希望看到很多新兴冬季项目在中国生根发芽。体育需要英雄。我们很期待会有更多优秀的运动员参加2022年冬奥会,并成为下一代的榜样。我们也会尽可能地让年轻人爱上冬季运动。中国人其实对体育是很有热情的,他们就是需要一个机会去见识和体会这些新运动项目。”

        杨扬还经营着黑龙江和上海的两块冰场。从一名运动员再到发展冰雪事业,杨扬的转型非常成功。对于中国冰雪事业的发展,杨扬一直认为,“中国的体育离不开中国社会的发展,自己很幸运地经历和见证了这一段发展时期”。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代表团金牌总数榜跃居第一,标志着中国竞技体育达到了顶峰。“但是比赛结束之后,体育定位一下子模糊了,体育界也觉得迷茫,社会上充斥着质疑声。”杨扬说,这也恰巧说明了随着社会的发展,体育的定位也要与时俱进。

        “这次申办冬奥会,符合当下中国社会发展对体育的需求。”“如何在这样的情况下使全民健身和体育产业得到进一步发展,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她说,“我相信随着足协改革,冬季运动项目也会随之逐步改革发展,改革的目标就是要更多人参与这项运动,把专业知识进行普及。”

        (本报记者 王东)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