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安,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的安全感,一头连着改革发展的大局。从上海“12·31”踩踏事故到东方之星客轮翻沉事故,再到天津港火灾爆炸事故……一段时间以来,公共安全事件易发多发,令人揪心。
在社会加速转型的背景下,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相互渗透、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相互影响,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作用。面对严峻的公共安全形势,应该如何应对?
9月23日至24日,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工作会议在辽宁大连召开。这是一次规格很高的会议,中央政法单位机关领导和中央综治委成员单位负责人全部出席。会议经过深入研判,提出要以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为目标,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打造升级版,推动公共安全工作精细化、信息化、法治化,努力建设平安中国。除了确定目标,会议还为解决公共安全领域的突出问题开出了具体药方,将直接影响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一段时间以来,利用虚假身份信息违法犯罪、危害社会的行为时有发生,老百姓反映强烈,也制约了整个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记者从这次大连会议上得知,下一步,有关部门将推动建立基于公民身份号码的信任根制度,以保障实名制的落实,消除网上网下各领域虚假身份。这意味着,在不远的将来,虚假身份证将寸步难行。
近些年,蓬勃兴起的电子商务不仅改变了生产、消费模式,降低了成本,而且极大地方便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但是,电子商务发展中也存在行业秩序不规范等问题,致使制假售假、商业欺诈、网络传销、侵犯隐私等问题比较突出。记者注意到,大连会议邀请了一批有影响力的大企业参加,其中包括中国邮政集团、顺丰速运有限公司、圆通速递有限公司等企业的负责人。有关部门已经明确,物流企业不仅承担着防控风险的重要责任,而且是维护公共安全的重要力量。
在吉林,政府通过购买公共服务,引导律师成立信访法律事务服务中心,参与信访问题化解;在福建,有关部门运用众创、众包、众智理念,与创客互动,搭建千人微信群、交通违法随手拍等信息平台,让大众的问题由大众来解决,取得良好效果。
大连会议明确,要从实现社会善治出发,引导社会成员确立共同防控风险的理念,激发社会自治、自主、能动力量,努力形成政府和社会共同防范、化解、管控风险的良好局面。会议特别强调,要善于运用新思路、新办法,调动社会成员维护公共安全的积极性,形成共同防控风险新模式。要建立健全权利与义务统一、风险与责任关联、激励与惩戒并重的制度,打造公共安全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命运共同体。
公共安全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与体制机制不适应也有密切关系。上海等地坚持武警、特警、巡警、治安民警“四位一体”,加强街面联合巡逻,大大降低了刑事、治安案件发案率;浙江、湖北等地基层公安机关通过整合机构、盘活资源,缓解了警力不足压力。
实践证明,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涉及打防管控等环节,如果没有有效的体制机制作支撑,就难以有机衔接、有效运行。
大连会议明确要求,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打防管控一体化、网上网下一体化,确保社会治安防控形成体系、充满活力。要积极开展大部门、大警种制试点,纵向上压缩层级、横向上合成作战,最大限度节约成本、提高效率。
(本报大连9月24日电 本报记者 王逸吟 吴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