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两国之间开展有效合作,既是维护双方利益的要求,也是解决事关国际和平与稳定的众多安全问题的需要;是历史的经验,更是现实的要求。
当今国际秩序的基本结构形成于二战结束时期。在这个过程中,美国凭借超强的实力发挥了关键的作用。中国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远东主要战场,以及在反法西斯战争所作出的重要贡献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冷战结束后,国际局势进入一个动荡和不稳定时期,不安定因素增加,没有任何单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所共同面临的安全挑战。尽管中美关系出现过波折,但中美两国领导人都始终清醒地认识到,双边合作对于双边关系乃至维护世界和平与秩序的重要意义。双方在安全领域的战略合作不仅没有减少,而且逐步扩展到防核扩散、反恐、地区热点、气候变化、跨国犯罪、疾病防治等广泛的领域,其成效体现在许多方面。
在防核扩散领域,作为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美在构建核不扩散机制,阻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方面,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合作。例如,中美都是伊核问题六国磋商机制的成员,中国在关于伊朗核问题的谈判中不断提出建设性方案,为美伊搭建桥梁,终于促成有关各方在2015年达成协议,为国际社会提供了通过谈判解决重大争端的有益经验。在朝鲜半岛的核危机爆发后,中国倡导和主持召开的包括美国在内的“六方会谈”,达成了一些初步的协议,避免危机的升级。虽然“六方会谈”当前有所停滞,但它至今仍然是解决朝鲜核问题的唯一多边机制。
在地区热点问题上,中美之间的合作也卓有成效。如在阿富汗问题上,美国在使用武力推翻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后,无法以武力赢得和平,不得不转向和平手段。这与将维护周边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作为首要任务的中国外交目标不谋而合。随着美军逐步撤出阿富汗,中美决定共同推进中、美、阿三方对话。中国举办涉及阿富汗问题的国际会议、向阿富汗政府提供援助和培训,阿富汗问题已经成为中美合作的“新亮点”。
“9·11事件”发生后,反恐合作成为中美之间安全合作的领域。在联合国,双方共同促成国际社会在反对恐怖主义问题上达成基本共识。在双边领域,双方在反对恐怖主义方面进行了情报与金融合作。随着形势的变化,双方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不断扩大,已经延伸到在公共海域合作打击海盗、维护国际航道安全,在自然灾害预报与应对方面的科研、救助,以及在追逃追赃与遣返犯罪分子等反腐领域的合作。
中美两国是世界上碳排放量最多的国家,其排放量几乎占全球排放总量的一半,双方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肩负巨大的责任。双方对气候变化的科学性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必要性方面有很多共识,也是国际气候谈判机制的主要参与者。在经历7年多的双边政策对话后,中美双方于2014年发表的应对气候变化的联合声明,为其他国家尽快提出有力度的行动目标树立了榜样,为全球气候谈判注入动力。
此外,在保持全球经济稳定、维护全球经济安全方面,在伊拉克、叙利亚等地区热点问题上,在帮助非洲国家应对埃博拉病毒方面,中美双方都开展了有益的合作。在这些领域的合作不仅是中美关系的稳定器,也为维护国际秩序的稳定和世界和平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需要指出,尽管中美双方在应对全球安全问题上的合作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双方在一些问题上的立场并不完全一致,甚至在不少领域都存在着分歧。
例如,在安全理念上,中国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美国则把维持冷战期间形成的军事同盟体系作为维护安全的手段。在反恐问题上,中国坚持对各种形式的恐怖主义采取统一的标准;美国则执行一种“双重标准”,在寻求中国支持其反恐行动的同时,却反对中国政府依法打击煽动民族仇恨、煽动分裂国家、散布鼓励暴恐的犯罪分子。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双方对技术转让与资金提供方面的预期也具有显著差异。
历史上,从来没有两个大国像今天的中美两国一样,对维护世界和平承担如此重要的责任,在涉及国际和平安全方面有如此全面和深入的合作。为了维护国际秩序的稳定,维护世界的和平,具有特殊地位、负有特殊责任的中美两国必须保持密切沟通,特别是高层次的沟通和交流,合理管控分歧,勇于超越成见,积极应对挑战,走向合作共赢。
(作者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