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9月20日 星期日

    重情尚义积淀人文精神 崇文尚武塑造价值追求

    汉风舞徐州

    作者:本报记者 郑晋鸣 本报通讯员 陆金玉 《光明日报》( 2015年09月20日 01版)

        近日,第五届江苏书展在徐州落下帷幕。此次书展异常火爆,现场销售额509.2万元,比上届增长46%,进入主展区的读者达55万人次,是上届书展的3倍。

     

        有人说,过客旁观一座城市,再美的风景都是浮光掠影,唯有置身其中,才能真正感知一座城市的力与美。

     

        徐州就是一座值得品味的城市。在徐州采访,记者有三个“想不到”:想不到原来的工业城市如今“一城青山半城湖”,步步皆景;想不到这里有江苏最大的卷烟厂,却很少有人在公共场所吸烟;想不到云龙湖边仅有一块“禁止宠物入内”的牌子,十公里绿道内见不到一只宠物。

     

        百年煤城的蝶变

     

        位于苏鲁豫皖交界的徐州,是典型的老工业城市。如今走进这座城市,山环城、城依山,山下是湖、湖上是城,山水间的城市巷陌,绿廊似锦。

     

        这座曾经资源枯竭的百年煤城,何以蝶变出“一城青山半城湖”的清秀容颜?近年来,徐州把建设和谐生态放在首位,通过“进军荒山”“显山露水”“生态修复”“还绿于民”等工程,使曾经灰头土脸的城市脱胎换骨。

     

        塌陷区治理集中体现了这种理念。面对百年采煤留下的约34.5万亩塌陷地,徐州从2008年开始集中修复,硬是把昔日的“地球伤疤”变成了今天城市发展的“绿色引擎”。5年来,徐州“诞生”了上百个湖泊、湿地等新景区。

     

        然而,仅有山水是不够的,只有把文化浸润其中,城市才会真正灵动起来。2012年,云龙湖南岸用真山真水打造的珠山景区免费开放,兑现了1200亩地“退房还绿于民”的承诺。景区外侧,一批艺术馆错落有致地镶嵌在绿水青山之间,与徐州音乐厅、艺术馆隔湖相望,山水文化与艺术文化交汇交融。

     

        生态转型的同时,徐州全面调整产业结构,构建现代产业体系。2014年徐州地区生产总值跃居江苏省第5位,站上了又好又快发展的新起点,成为江苏转型发展的范本。

     

        重情尚义的传统

     

        “楚人重情,齐鲁重义,重情尚义,是徐州人文精神最为深厚的积淀,我们的价值观教育要根植独特的文化土壤。”徐州市委书记曹新平说。

     

        如何发挥徐州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基础优势,塑造城市时代精神?近日,由徐州市委宣传部和江苏师范大学共同主办的“汉文化的传承与阅读推广”研讨会召开,汉文化的研究不断深化。在这之前,徐州深挖历史文脉,编纂出版《徐州古方志丛书》《徐州简史》等系列书籍,将汉文化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给大众。

     

        徐州是刘邦的故乡,又是项羽建都之地。在徐州,歌风台、泗水亭、斩蛇沟、汉王城等地,与刘邦相关的故事被徐州父老广为传唱。2000多年来,代代徐州人修葺项羽马放南山的地方——“戏马台”,供世人瞻仰。徐州民俗专家李世明说,“有情有义、城市诚信、开明开放、创业创新”的徐州新时期城市精神也离不开汉文化的滋养。

     

        文化一旦扎根,就会生发出伟力。走到当地最美的云龙湖景区,好人园里17位草根好人雕塑与湖光山色相得益彰,有25年痴心种树的老汉刘开田、两肾被切除仍坚持工作的农技推广专家渠立强、见义勇为19次的侠义英雄夏爱民。在文化的感召下,“草根好人”越来越多,经层层推选,徐州已有上万市民登上好人榜,其中上百人当选“中国好人”和“江苏好人”,更有不少道德模范引发全国的学习热潮。徐州已连续8年举办慈善晚会,累计募捐3.47亿元,救助困难群众35万多人次。

     

        崇文尚武的气质

     

        翻阅徐州历史,2600年建城史中的近500场战争,塑造了这里民风尚武的传统。4000年前“大彭国”时,即有彭祖气功;汉画像石中有对摔跤、狩猎、武术栩栩如生的刻绘。新时期,这个传统演化成“我运动我健身我快乐”的全民健身理念。

     

        “如果说‘尚武’铸就了徐州人的阳刚之气,那么‘崇文’则塑造着徐州人的价值追求。”徐州市市长朱民说,在向更高水平小康社会迈进的今天,提升文化软实力已成为徐州人的自觉行为。

     

        “十二五”期间,徐州每年拿出4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舞动汉风”,拿出1000万元文化产业专项扶持资金;实施“文化传承世纪”工程,通过100多个文化重点项目把文明碎片拼成一幅幅“城市文化图”;创作反映猎猎汉风与金戈铁马的大型音舞诗剧《汉风华章》,将汉文化的魅力带到全国各地……

     

        “想不到徐州爱读书的人这么多,想不到徐州市民对书籍的购买力这么强。”在第五届江苏书展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管理司司长周慧琳感叹。 (本报记者 郑晋鸣 本报通讯员 陆金玉)

     

        上图:徐州汉王镇汉韵浓郁。CFP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