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9月19日 星期六

    现象级

    中国戏剧的海外逆袭

    ——从法国阿维尼翁戏剧节说起

    作者:王婧 《光明日报》( 2015年09月19日 09版)
    阿维尼翁戏剧节期间的街头表演
    《跳墙》剧照
    《水生》剧照

        日前,举世瞩目的第69届阿维尼翁戏剧节在法国南部小城阿维尼翁举办。对于国人而言,这场西方戏剧艺术的盛宴最惹人注目的地方是参展的中国作品,这是中国戏剧代表团首次将中国当代戏剧带到阿维尼翁。中国当代戏剧以这次展演为契机,正以一种愈加自信的姿态走进西方观众的视野,并呈现出更丰富多元的“中国元素”。

     

        中国戏剧的欧洲身影

     

        20世纪以来,中西方戏剧一直在对话碰撞中彼此影响。比如,作为舶来品,话剧传入中国后,迅速生根、发芽,并逐渐吸收中国传统戏剧元素自成一派,形成了鲜明的写实主义特点,在中国戏剧舞台上,与中国传统戏曲平分秋色。与此同时,万里之外的西方,西方现代戏剧大师梅耶荷德、布莱希特、阿尔托、格洛托夫斯基、布鲁克等人也纷纷汲取包括中国戏曲在内的东方戏剧的美学灵感,在欧洲展开了惊天动地的戏剧变革。

     

        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中国戏剧开始空前频繁地走出国门,登上西方社会的舞台,在展示中国戏剧文化的同时,也在与其他国家的戏剧对话中实现着“自我”与“他我”的互动与融合。

     

        法国阿维尼翁戏剧节是欧洲最具影响力的戏剧节之一。早在2011年,北京青年戏剧节就与阿维尼翁戏剧节开始了为期三年的战略合作。当大多数欧洲观众对中国戏剧的印象还停留在京剧、杂技的时候,参加阿维尼翁戏剧节的中国戏剧作品,完全颠覆了他们对中国戏剧的印象。昆曲、话剧、肢体剧、舞蹈、多媒体戏剧、音乐剧、诗剧……多样的戏剧形式,为欧洲观众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

     

        比如,2011年黄盈改编唐传奇《黄粱一梦》,以千年米香彰显中国哲思;2012年赵淼取材《聊斋志异》作《水生》,以刚柔并济的肢体语言将法国观众带入了一个神秘的中式梦境;2014年孟京辉那火花四溅的《恋爱的犀牛》,吹着爱与先锋的号角,令无数法国观众泪洒现场。虽然仅仅只有四五年时间,但中国戏剧通过频繁现身法国剧场,已让法国观众乃至欧洲观众对中国戏剧从保持距离到积极关注与认同。

     

        除了阿维尼翁戏剧节,近年来中国戏剧的身影还频现锡比乌国际戏剧节、契诃夫国际戏剧节、罗马尼亚国际戏剧节、黑海国际戏剧节等各种国际戏剧舞台,中国戏剧开始从世界戏剧舞台的边缘角落走向舞台中央。

     

        借鉴传统 对话世界

     

        中国戏剧何以在海外成功逆袭?秘诀在于中国戏剧既吸收了传统民族戏剧中的精华,又借鉴了当代国外戏剧的话语方式,从而成功与世界对话。

     

        2012年,一出叫《水生》的作品,在阿维尼翁戏剧节逾千个剧目中脱颖而出,受到法国观众和专业人士的一致好评。这部中国戏剧的新作,其成功之处在于既借鉴了传统傩戏和传统戏曲的表演元素,又融合了西方形体戏剧的语汇,以丰富的肢体语言讲述了一个关于“选择”和“轮回”的故事。该剧既蕴含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又携带对当代人被异化的价值观的反思。演员们的表演也吸收了傩戏圆背含胸、屈膝、手臂用力外推、重心下沉、步伐灵活多变的总体动作特点,并运用了傩戏中一些容易理解的表情动作、虚拟动作和造型。傩戏面具、绸扇、灯笼等中国元素的出现,并不是为了哗众取宠,而是要与故事内核紧密融合,恰如其分地凸显了戏剧的张力,巧妙地推进剧情发展,表现出导演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敬意和对戏剧语汇充满智慧的把控力。“全剧没有台词,一切以肢体语言表现。该剧凭借舞蹈、姿态和肢体让我们沉醉在如梦似幻的中国文化里。”法国《普罗旺斯大区报》对该剧做出了这样的评价。

     

        参加阿维尼翁戏剧节的另一部作品《跳墙》,也让国外观众看到了中国戏剧的多样性、丰富性。《跳墙》的创作灵感源于一个古老的中国典故——跳墙和尚。剧中未入红尘先入空门的小和尚与生俱来的质朴、纯真,犹如中国的水彩一般,清新明快,叠加着淡淡的禅意。欧洲的观众倘若缺乏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完全理解这部作品是有一定难度的。但即使无法准确参悟作品中的每一处深意,整部戏空灵极简的舞台语言和意境之美已足够牵动每位观众的情感。剧中小和尚面临的“选择”,其实带有跨民族、跨国界的普遍性,因此能让外国观众产生共鸣。在不少法国专业戏剧人看来,《跳墙》散发出的东方式的诗意与内敛,是欧洲剧作家无法企及的。

     

        除了《水生》和《跳墙》,参加阿维尼翁戏剧节的还有儿童剧《小小世界》、音乐剧《你若离开,我便浪迹天涯》、形体面具戏《失歌》、昆曲《牡丹亭》、肢体剧《长恨歌》等作品。这些作品涵盖多种戏剧形式,从经典折子到实验剧目,从传统作品到先锋戏剧,将穿越地域和文化界限的中国戏剧之美呈现在了异国观众眼前。

     

        敲开国际合作的大门

     

        中国戏剧走出去不是单纯地在国外的剧场演出几场戏,而是要通过演出、论坛、讲座、工作坊等多样化的交流活动来让外国观众真正了解中国戏剧和中国文化。

     

        自从2011年中国戏剧撬开阿维尼翁戏剧节的大门以来,中国剧团吸引了越来越多欧洲职业选戏人的关注。中国元素和中国戏剧作为阿维尼翁戏剧节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也引发了越来越多国外舞台艺术界同行的注意。曾经参加过阿维尼翁戏剧节的一些中国演员,也已经有了与法国团队合作的美好经历,每年参展剧目中大约有百分之二十的会“卷土重来”进行欧洲巡演。法国国立戏剧创作中心的国际青年导演工作坊计划已经确定为中国导演留有一席,而更多中法联合推出的戏剧交流项目也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

     

        中国戏剧走上国际舞台的过程,不单是作品质量提升的过程,也是中国戏剧在媒体宣传、剧目编排、市场营销等方面逐渐突破的过程,更是中国戏剧人观念逐渐转变的过程。四年前,第一次参加阿维尼翁戏剧节时,不少演员不愿意上街发宣传单页,到后来也慢慢地走上街头。因为国外的戏剧节让中国戏剧人明白,在那里大家都是平等的;同时,也让中国戏剧人明白戏剧是什么——戏剧不是高大上的,而是亲民的,戏剧是扎根在地上的,而不是飘在空中的。

     

        总之,中国戏剧已不再是西方人对中国文化想象中那个或固有单一或虚构神秘的形象,中国戏剧人正以包容开放的姿态走出国门,迎接世界的目光。在日益频繁的交流、沟通与合作中,中国戏剧收获的不仅有世界的关注与认可,还有话语体系的建构和自我意识的觉醒。从亦步亦趋走向独树一帜,传统元素作为中国戏剧的根底,在今后的舞台上会扮演更加浓墨重彩的角色——从这一点来说,好戏才刚刚开始。

     

        (作者为巴黎中法纵横舞台艺术文化协会会长、法国索邦大学戏剧学博士)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