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9月18日 星期五

    乡土情韵

    “三雕”印记

    作者:洪忠佩 《光明日报》( 2015年09月18日 16版)

        在婺源乡村远去岁月的表情里,那房梁、窗棂、门楼、石础上的木雕、砖雕、石雕,古典而清雅,以木质的纹理与砖石的特质,还有先人的希冀与憧憬,嵌入时光的深处,留下了一个乡村家园的梦境。

     

        婺源“三雕”,即是婺源明清建筑中砖、石、木三种雕刻艺术的总称,亦是徽派建筑重要的组成部分和精彩的艺术亮点,其为建筑史研究提供了不可替代的实体样本,也对当代建筑及其雕刻艺术具有普遍的借鉴价值。“三雕”艺术,在婺源乡村广为分布的宗祠、庙宇、民居、牌坊及桥、亭等建筑上随处可见,而最为集中的当是体现在宗祠、民居上。婺源最北的理坑村,曾是个官宦名村。明万历年间的户部右侍郎、工部尚书余懋学建的宅居——“尚书第”,砖、石、木三雕风格简约,可以说是婺源“三雕”现存的早期实例。

     

        一般来说,砖雕主要用于民居正门的石库门枋上,有的宗祠大门两侧的八字墙上也以砖雕装饰。石雕大都是体现在柱础、抱鼓石及门墙的基石上。木雕则用作宗祠享堂和廊庑的梁、枋、梁托、雀替及花板等处的装饰;而在民居中,主要围绕天井展开,如正堂月梁、两侧横梁、窗棂、护镜、隔扇门等。大户人家的花厅客馆,更是雕刻满堂,富丽堂皇。

     

        婺源“三雕”,明代崇尚简约朴拙,清代流行繁复精美,其中以砖、木雕尤为突出。清乾隆时期及其以后,婺源大批成功商人为荣宗耀祖在家乡建造的宅第,其极尽华丽,工不厌精,令人叹为观止。建于乾隆年间的汪口村俞氏宗祠和思溪、延村的“商宅群”就是最具代表性的遗存。建筑上的这些雕刻,主要的表现手法是浮雕。一般来说,根据表

     

        现的内容来选择浮雕的深浅。如回纹、万字、卷草、虁纹等各种纹饰雕刻较浅,而有人物和场景的,就需采用深雕甚至镂空雕的手法。人物雕刻生动,场景表现空间感强,刻上三五层的甚为多见。有些门枋上的砖雕,层次丰富细腻,雕刻玲珑剔透,工艺之精湛,令人难以置信。而圆雕的应用不多,主要是大门的抱鼓石,大堂的垂花柱和雀替以及屋脊的瑞兽等。

     

        婺源“三雕”的题材内容也十分丰富。有历史故事、民间传说、戏文话本、吉祥祈福、科考文运及山水田园、花鸟虫鱼等。总体上,宗祠一般采用歌颂忠孝节义,宣扬敦亲睦族和氏族兴旺的题材,如桃园三结义、苏武牧羊、二十四孝图及瓜瓞连绵、万象更新等。民居则主要是吉祥、劝学、祈愿家庭和谐、子孙幸福的内容,如朝凤、蝠云、莲荷、榴实,以及渔樵耕读、五子登科等。鲤鱼跳龙门(即鱼龙变化)这一题材用的尤为普遍,反映出人们对改变命运的憧憬和追求。由于婺源崇文之盛行,因此,琴棋书画、梅兰竹菊及文房四宝、博古珍玩等图案也不乏见。还有的将人们生产生活如耕耘、水运、品茶、对弈等场景也雕刻在窗子护镜、隔扇腰板上,充满着生活气息,令人倍感亲切。

     

        “新安人近雅”。婺源作为徽州文化圈里的重要一员,其三雕无论是题材内容、艺术风格和雕刻技艺,无不浸透着徽州文化,无不体现出徽州人崇文尚雅的风貌。一幅幅徽派的木、砖、石“三雕”,或象征,或谐音,精雕细镂,含蓄隽永,既是婺源乡村建筑的雕饰和建筑工匠的美学创造,亦是婺源先人的一种寄托与祈愿。从这些徽风皖韵的雕饰,人们不仅可以读出婺源乡村数百年,抑或更长的历史,还能读出明代建筑疏朗淡雅的韵味,以及清代建筑精美繁复的特色。

     

        在婺源先人构建的荣耀里,黛瓦粉墙,青砖门头,砖雕门面,石刻漏窗,斗拱雕梁,厅堂天井,集结生成了家园往事的基调,追求与传递的是传统文化中自然人文的“天人合一”。木雕在婺源古民居雕刻装饰中,几乎涵盖了所有的木质构件:梁架、立柱、栏板、门窗、隔扇、雀替等等,或浮雕,或透雕,玲珑、剔透、生动,花卉、山水、人物,一幅幅都是吉祥图案的精美雕刻;砖雕则采用质地坚细的水磨青砖,经过平雕、浮雕、缕雕,门楼、门楣之上便有了典雅、庄重的雕饰图案;而用于廊柱、门墙、牌坊等处的石雕呢,或浮雕,或圆雕,刀法精致、古朴,动植物形象栩栩如生……推开虚掩的大门,拂去岁月的风尘,不知有多少后人在凝望,又有多少后人在怀想?!在幽长的深巷与挺阔的商字门楼中,依然透出一种和谐与安宁,像唐诗宋词一样古老而深远,像一年又一年绵绵的春雨一样滋润而经久。仿佛千年、百年遵循着诗词的韵律,走入五言七绝的某个意境中,不曾回来。

     

        千年百年的时光,像风一样消隐了,而遍布婺源乡村的“三雕”印记,古朴、久远,有着生活气息的滋养与包浆,让人倍感弥足珍贵。随着袅升的炊烟,婺源“三雕”给人们留下了无尽的遐想:她生长的是家园的传说,而留下的,却是家园的遗梦。

     

        本文照片展现的是婺源明清建筑中的雕刻艺术。程新德/摄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