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三峡城市群·长江经济带”国际研讨会在湖北宜昌举行。会上,200余名来自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深入探讨了三峡城市群战略构想的深刻内涵和积极意义。
“宜昌通则三峡通,三峡通则长江通。”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王伟光指出,三峡地区作为长江黄金水道的咽喉所在,对于上游重庆的发展以及下游武汉的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黏合作用,在长江经济带开发开放大局中有重要地位。“三峡城市群”主要包括湖北的宜昌、荆州、荆门、恩施和神农架,湖南的张家界、岳阳和常德,重庆的万州、巫山、巫溪、奉节、云阳和开县等地,国土面积约14万平方公里。
湖北省省委书记李鸿忠认为,长江经济带如一条巨龙,舞动巨龙仅靠长江三角洲、长江中游和成渝三个大支点是支撑不起来的,“三峡城市群”作为这条巨龙的新支点,填补了三角洲与成渝城市群之间千余里的“真空地带”,对于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
宜昌市委书记黄楚平介绍,宜昌作为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将借国家战略大势发力,顺长江发展大势而为,全方位推进与兄弟城市的交流合作,造就形成三峡区域抱团发展、合作共赢的大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指出,建设“三峡城市群”,需要发挥宜昌的综合运输枢纽区位、物流组织服务优势以及城市经济规模优势,变三峡船闸“瓶颈”约束为物流枢纽节点优势,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低成本、大运量航运服务功能和作用。
三峡大学校长何伟军建议,通过定期轮流举办三峡城市合作发展论坛、签订三峡城市合作发展协定、强化舆论宣传与引导等形式,增强合作发展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在交通及基本设施建设规划、产业分工布局、信息资源共享等方面加强统筹。
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决定着长江经济带的进一步崛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乡规划研究所原所长蔡立力说,突出生态发展理念和智慧技术应用,创新城市空间发展模式和分工与治理体系,致力于我国“生态型智慧化城市群”的建设,应是三峡城市群承担国家战略的历史使命。(本报宜昌9月15日电 本报记者 夏静 本报通讯员 毛雨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