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9月16日 星期三

    十分经典 实难取舍

    作者:李韵 《光明日报》( 2015年09月16日 09版)
    伯远帖(局部)
    苕溪诗卷(局部)
    嘉庆“三希堂精鉴玺”组玺之印拓
    观众排队欣赏《清明上河图》
    布展时,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打开《五牛图》

        此次《石渠宝笈特展》一共展出书画藏品283件,展出的书画文物规格之高,一级品之多,在故宫博物院乃至博物馆界都极为难得。传世经典中的经典实在太多,实难取舍,只能挂一漏万地选取几件简略介绍,以飨读者。

     

    【东晋】王珣 行书伯远帖卷

     

    《石渠宝笈》初编著录 钤五玺

     

        《伯远帖》是一封王珣问候友人病况的书信,是迄今为止晋人墨迹中唯一署有名款的真迹,备受世人珍视。

     

        此帖宋代入徽宗宣和御府。明代,董其昌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在京城获观此帖,于后隔水题跋称:“既幸予得见王珣,又幸珣书不尽湮没,得见吾也。长安所逢墨迹,此为尤物。”乾隆帝于乾隆十一年(1746年)“丙寅春月获王珣此帖”,异常珍重,将之与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并藏养心殿西暖阁中,并将暖阁命名“三希堂”。1924年,清逊帝溥仪出宫时,《伯远帖》与《中秋帖》流出宫外,后辗转为鉴藏家郭葆昌所获。郭去世后二帖由其子郭昭俊拥有。1949年郭昭俊为借款将二帖在香港抵押,1951年抵押到期而郭家已无力赎回。在周恩来总理的关心下,最终由国家出资购回,《伯远》《中秋》二帖得以复归紫禁城。

     

    【隋】展子虔 游春图卷

     

    《石渠宝笈续编》著录 八玺全

     

        展子虔(生卒年不详),祖籍山东,历北齐、北周至隋。他承魏晋南北朝绘画技法,开隋唐山水画之新风。

     

        此图卷描绘的是春日踏青的情景。图中山石以细线勾勒,以石青、石绿沿山体填色,并以泥金晕染山脚,成为中国山水画中“金碧山水”之先声。画中表现出的空间与造型意识,远近、高低的空间关系及相互比衬的大小、宽窄结构比例关系,标志着我国古典山水画趋于成熟。

     

        此图原本无作者名款、印章以及作品名称。北宋徽宗赵佶在其前隔水处题签为“展子虔游春图”,从此而得名。近些年有沈从文、徐邦达、杨仁恺、傅熹年等学者、鉴定家对于这幅作品的作者和时代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它非展子虔亲笔,而可能是五代或宋的摹本。清逊帝溥仪以赏溥杰之名将它带出宫,流落民间。1946年,著名收藏家张伯驹以重金购藏。后经国家文物局交由故宫博物院收藏。

     

    【隋】佚名 章草书出师颂卷

     

    《石渠宝笈续编》著录 八玺全

     

        根据著录书及鉴藏印记,此本称为绍兴本《出师颂》。本无名款,后人认为是西晋索靖或南朝梁萧子云作,或谓隋贤或唐人书,并无定论。从本幅中有唐太平公主、李约、王涯等人鉴藏印看,书写不会晚于初唐。据宋米友仁跋定为“隋贤书”当较可信。此书属较典型的早期章草书体。

     

        民国十一年(1922年)十一月初九,清逊帝溥仪以赏赐溥杰的名义携出宫外,1945年后散落匿于民间,张达善书跋尾部分被拆分出去。2003年由拍卖公司征得此卷本幅与米友仁所跋一段,故宫博物院以巨资购回。此卷跋尾部分,2013年9月由中国嘉德和陆牧滔先生捐献回宫。

     

    【唐】韩滉 五牛图卷

     

    《石渠宝笈续编》著录 七玺全

     

        韩滉(723年—787年),字太冲,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贵胄和著名画家,擅画人物和畜兽,以绘田家风俗和牛羊著称。

     

        《五牛图》是作者的传世名作,是目前所见最早作于纸上的绘画,纸质为麻料,具有唐代纸张的特点。图画五牛,形象不一,姿态各异,或行或立,或俯首,或昂头,动态十足。其中一牛完全画成正面,视角独特,显示出作者高超的造型能力,形象生动,风格古朴,艺术水平很高。

     

        《五牛图》在宋代曾是南宋皇室的收藏,后进入乾隆的宫廷收藏之中,八国联军侵华时流出清宫。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经周恩来总理特批,从香港回购,重归故宫。收回时,伤痕累累,1977年,经故宫专家重新揭裱、补笔、全色,重新焕发生机,成为文物修复中的一个典范案例。

     

    【宋】米芾 行书苕溪诗卷

     

    《石渠宝笈》初编著录 钤五玺

     

        米芾(1051—1107),字元章,号鹿门居士、襄阳漫士、海岳外史,祖籍山西太原,后迁襄阳(今湖北襄樊),晚年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曾任地方官,宋徽宗时任书画学博士,人称“米南宫”。精书画,绘画擅长水墨山水,创“米家山”。书法初宗二王、颜真卿,后博采众长,自成一家。用笔变化多端,有“八面出锋”之誉,为宋代“尚意”书风的代表书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并称“北宋四大家”。

     

        此卷为米氏著名代表作,反映了米芾中年书法作品的典型面貌。民国时出宫。1964年,故宫博物院从荣宝斋收购。收回时,残破不堪,经拼接后,仍损去一些字。经故宫专家重新装裱、补笔,基本恢复旧貌,很难看出接补的痕迹。此卷的装裱、修复成为故宫书画保护的一个经典案例。

     

    【宋】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卷

     

    《石渠宝笈三编》著录 五玺全

     

        张择端(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北宋末年),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供职于宋徽宗赵佶的翰林图画院。作者以长卷的形式描绘出北宋汴梁城的东角子门内外和汴河两岸的市俗风貌。图中共计绘人物约600名,牲畜80余头,房舍30多栋,树木百余棵,繁杂的景物按照一定的情节进行组合,结构严谨而紧凑,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画卷中许多场景为《东京梦华录》《宋史》等史籍所印证,因此,它除具有极高的艺术观赏价值外,还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此图卷流传有绪,在宫廷与民间历经辗转。清乾隆年间,它被湖广总督毕沅收藏。毕死后被抄家,此图卷遂进入清宫,藏于延春阁内。清逊帝溥仪将此图卷交由其弟溥杰携出宫外。1957年,回归故宫博物院收藏。 (本版文/图作者 李韵)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